到底台灣人有沒有像許多人在罵的那樣,左傾、反商、仇富?台北市長柯文哲最近一直槓上大財團,他真的是反商嗎?他代表了意識型態當中的哪端?台灣人的意識型態又是受誰的影響最大?
然而,意識型態有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這篇文章認為重點是,多了解各種意識型態絕對是利大於弊,因為這樣有助於我們多了解公共政策的本質,避免被媒體、政治人物、甚至是網路上錯誤的訊息給牽著走。
到底台灣人有沒有像許多人在罵的那樣,左傾、反商、仇富?台北市長柯文哲最近一直槓上大財團,他真的是反商嗎?他代表了意識型態當中的哪端?台灣人的意識型態又是受誰的影響最大?
然而,意識型態有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這篇文章認為重點是,多了解各種意識型態絕對是利大於弊,因為這樣有助於我們多了解公共政策的本質,避免被媒體、政治人物、甚至是網路上錯誤的訊息給牽著走。
敘利亞,這個人口總數比台灣略少,同樣是在大國版塊夾縫間求生存的中東小國,內戰至今已屆滿四年。這場始於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解放自由為號召的內戰,在美中俄及波斯灣地區強權的介入之下,已經嚴重變形,成為各懷鬼胎的代理戰爭;敘利亞儼然成為中東的巴爾幹半島,我們看到的可能只是煙硝的開始。不得不說,敘利亞內戰僵持的原因錯綜複雜,難以一言蔽之,本文選擇以較宏觀的角度,由地緣政治及大國角力的觀點來進行分析,試圖了解各方背後的動機,為目前的主要情勢做總整理。
作者簡錫堦一生以左派思想為職志,是台灣經驗最豐富的非暴力抗爭專家,他在國內對各大重要的群眾運動幾乎無役不與,同時也擔任NGO的倡議者,並且研究國際上的各種非暴力抗爭訓練。本書可說是迄今國內對「非暴力抗爭」最完整而全面的論述,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世界各國最經典的範例,並且學習實際而具體的與政府或侵略者長期抗戰的組織運作方式。這不只是一本充滿知識與國際觀的書,更是接下來台灣面對外來威脅的一個具體可行的倡議。本刊特別邀請到徐斯儉老師將他寫的導讀序跟讀者們分享。
2014年是體現了利用網路進行「不對稱戰爭」(Asymmetric Warfare)的一年;北韓網軍、中美角力到太陽花學運,國家、官民、虛實、強弱之間的界線越來越難定義,在「網路上發生的國際事件」也日益增加。
網路儼然正形成另一個新世界,而這個新世界對現實層面的影響力已經令人無法忽視,使得虛擬與真實世界的分際越來越模糊。
本文希望透過網路哲學、戰略研究的角度來解讀2014的主要網路大事件,讓讀者了解「網路戰爭」(Cyber Warfare) 這個戰略研究的新興主題將如何影響這個世界。
2014年台、港分別發生過去25年來最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太陽花抗爭及雨傘革命 ,這兩場分別由318佔領國會行動及926佔領公民廣場行動所引發的大規模抗爭備受國際矚目,更入選美國《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本年度全球八大人民抗爭。可惜的是,這兩次行動最後都以失敗告終;見證失敗後,大家有必要反思其個中原因。祗有認真地檢討、批判及承受失敗,才能痛定思痛。美化失敗的後果令民眾誤以為抗爭有實質的成果,之後就不容易引導大家繼續抗爭,這在後太陽花的抗爭中尤為明顯。
根據「自由之家」的年度調查,全球已經連續九年處在民主退潮中。也就是說,自2006年以來,每年自由分數衰退的國家要多於增長的國家,而2014年尤其慘烈,自由衰退的國家是自由增長國家的幾乎兩倍。進一步追究自1970年代中期以來的「第三波」民主化為何在二十一世紀出現頹勢?有些國家是因為個別內政問題,如蔓延的貪腐問題(菲律賓)、無能的政府治理(巴基斯坦)、難以消彌的族群衝突(肯亞)、日趨惡化的經濟不平等(墨西哥)、政治菁英對憲政體制的藐視(泰國)等,讓該國人民與統治菁英對民主體制喪失信心而放棄。但也有一些國家則是受到俄羅斯、中國、委內瑞拉這些看似更有效能的威權政體的鼓舞而漸漸遠離民主的。
理性中立客觀的台灣人琅琅上口的一句話是:「我對政治沒興趣,兩大黨政治人物都好爛歐」。但是不論採用何種概念定義民主,民主社會最重要的一個活動就是人民參與參與政治過程,特別是投票,並利用選舉選出較好的官員,同時節制政治人物的行為。因此這裏隱含了一個假設,就是人民必須觀察政治人物的行為,並基於他們的行為決定要不要讓他們連任,或是要不要支持他們的同黨候選人。換言之,如果所有人都對於政治人物的行為漠不關心,那麼民主政治的課責能力(也就是透過民主機制要求政治人物對自己的行為負政治責任的能力),就有了嚴重缺陷。
太陽花社運真的帶起了青年參政的風潮嗎?這麼多不同的政黨及社運團體提供的選舉資源,真的讓更多的青年投入基層村里長選戰、跨越選舉經費資源不足的門檻了嗎?假如青年真的參與選戰,真的有『翻轉基層』嗎?對於原本長期被無黨籍、國民黨籍壟斷的村里長選舉,又會有什麼影響?
這些問題的核心指出台灣選民需要一個投給青年的理由,也就是說要說服選民『為什麼青年比較好』。
利大於弊(Z>B)絕對是2014年台灣社會的最熱門關鍵詞之一。馬總統和政府不斷強調與中國簽訂服貿協定是利大於弊,不過,看起來人們似乎不太買單這個說法。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時就要來配上鐵獅玉玲瓏的台詞:「代誌沒這麼簡單,鏘鏘鏘鏘鏘~」本文從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來告訴大家,為什麼單憑「利大於弊」無法說服人們去支持貿易協定。
太陽花運動即將屆滿一週年。若要說太陽花運動帶來什麼樣的啟示,我們期待見到的是,「政治」真正走入每位公民的日常生活當中,人們不再認為「xx歸xx、政治歸政治」,希望社會大眾能對各種政治制度和公共政策能有更多的討論,如此才能讓台灣民主更深化。
在這個值得大家好好反思的一週年時刻,菜市場政治學將與社會科學科普網站們「聯播」推出專輯,包括芭樂人類學、歷史學柑仔店、巷仔口社會學。
我們將於3/17日開始推出菜市場太陽花專輯,首波包括三篇專欄文章:
〈為什麼「利大於弊」無法說服人民:關於自由貿易,人們所想的是…〉
〈太陽花帶動了青年參政?2014村里長選舉中並非如此〉
〈民主鞏固與公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