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和蘇格蘭成為一個國家已經有超過三百年歷史,蘇格蘭為什麼要發起獨立公投呢?與世界上許多其他地方不同,蘇格蘭獨立運動主張的民族主義並不是傳統的種族民族主義,而是公民民族主義。公民民族主義認定民族成員的標準不在於血緣,而在於成員是不是認同一地方公民社會的價值觀、是否願意參與公民社會活動,因此蘇格蘭獨立運動的推動運作方式,特別值得我們反思。如果台灣認真追求成為一個正常化的獨立國家,發展公民民族主義或許是一條相當有說服力的出路。
蘇格蘭獨立運動的特色:公民民族主義

英格蘭和蘇格蘭成為一個國家已經有超過三百年歷史,蘇格蘭為什麼要發起獨立公投呢?與世界上許多其他地方不同,蘇格蘭獨立運動主張的民族主義並不是傳統的種族民族主義,而是公民民族主義。公民民族主義認定民族成員的標準不在於血緣,而在於成員是不是認同一地方公民社會的價值觀、是否願意參與公民社會活動,因此蘇格蘭獨立運動的推動運作方式,特別值得我們反思。如果台灣認真追求成為一個正常化的獨立國家,發展公民民族主義或許是一條相當有說服力的出路。
筆者於菜市場政治學的上一篇文章<為什麼參加社會運動?有什麼意義?>中主要從理性選擇學派的理論出發,探討多數人參與社會運動的動機,也提到有一群人參與社會活動乃基於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之驅使,這些人考量的是最後理想的實現,因此積極參與活動時,似乎不進行個人層次的成本效益評估,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性命以追求理想。看到這種情況,作為凡夫俗子我們大概還是會想要探究社運的影響力,看看社會運動可能為政策或社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鬥士們或烈士們的願望能否實現。
近來,台灣政治性的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各種議題鼓動人民走上街頭,但為什麼民眾會參加社會運動?上街頭似乎得不到直接的好處,如果別人衝鋒陷陣,自己反而可以坐享其成,不是比較好嗎?若是覺得民選總統還不錯,就讓其他人去努力,如果運動成功了,即使原本反對的人,到時候自己也能夠投票、也可以參選,那為什麼有人那麼笨要大費力氣甚至甘冒受傷乃至刑罰風險來參與抗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