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資本主義的歧路》推薦序:欲復興民主,先究其問題根源

《民主資本主義的歧路》推薦序:欲復興民主,先究其問題根源

本書作者是《金融時報》的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夫,他從民主政治與資本主義結合的歷史開始爬梳,表示民主體制取得正當性,很大程度是因為經濟運行得很好,可以讓大家過上好日子。然而,近年來先進民主國家漸漸受到去工業化的影響,成長趨緩、不平等升高、工資升高、工資成長停滯,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予整個體制嚴重打擊,掌握權力的精英們似乎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當前全世界的民主體制正面臨重大的倒退危機,應該是學界與媒體界的共識,探究這個危機是怎麼來的、該怎麼樣面對與改善,是我們必須要好好面對的課題。

國會外交是什麼?特徵、案例與對台灣的重要性

國會外交是什麼?特徵、案例與對台灣的重要性

相較於傳統的外交方式,議會外交(parliamentary diplomacy)是國際交流的一項新興趨勢,其中,由國會進行的議會外交(國會外交)是主要的型態。對於國會外交,可以很快地聯想到之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與捷克參議院議長訪問台灣的案例。但具體而言,什麼是國會外交呢?它為何對台灣重要?相較於傳統的外交模式,議會外交具有彈性較高、較低的官方色彩、接觸面向較廣等特徵。此外,近年來國際上也興起一波「議會化」的趨勢,這包含國際組織以及對外關係兩個面向。國際組織的議會化,是指議會的跨國串連,而對外關係的議會化,則代表議會在對外關係中的角色,有了更多主動出擊或參與的空間。本文將介紹議會外交的概念起源、相對於傳統外交的優勢,以及台灣近幾年在這方面取得的成果。

《香港製造:跨太平洋網路與全球化新史》導讀:香港歷史研究補遺——美國與香港關係的前世今生

《香港製造:跨太平洋網路與全球化新史》導讀:香港歷史研究補遺——美國與香港關係的前世今生

有關香港歷史的論述,多以中英兩國為中心。在二戰後,美國對香港發展有何影響,美國與香港有何關係,其所得的關注則相對較少。談論美國角色之時,多聚焦於冷戰時期美國對香港的文化影響,與香港社會乃至政經發展之關連似乎相對淡薄。本書將以跨商故事的例子,反映美國如何與港英政府協力來推動香港的社會發展,以及延伸討論美國第三條路「田納西河谷管理局模式」,其起源與輸出全世界的歷史,若從香港發展經驗來看,在香港模式中有田納西河谷管理局模式的身影與特點存在。本書將以截然不同的角度梳理美國與香港關係。

民眾黨是未來台灣政治的樞紐?

民眾黨是未來台灣政治的樞紐?

這次總統大選更值得關心的問題是藍白綠三角嘟在選民偏好順序組態中的消長。在三角嘟選舉之下,選情的激盪從候選人的得票多少看不出來,那要從哪裡看?18世紀法國學者孔多塞首先提出「循環多數」,代表有A與B配對A勝,B與C配對B勝,C與A配對C勝的A>B>C>A的情形。若有一位候選人能在配對PK時擊敗所有的其他候選人,該候選人稱作「孔多塞贏家」,而在配對PK時均被擊敗的候選人則稱作「孔多塞輸家」。三角嘟選舉若無循環多數,則一定會有孔多塞贏家和孔多塞輸家,然而孔多塞贏家不一定即是多數決選制中贏得選舉的候選人,而多數決選制中贏得選舉的候選人卻可能是孔多塞輸家。那麼,台灣這次總統大選,有沒有孔多塞贏家?如果有,是多數決選制之下當選的賴清德嗎?本文將根據《美麗島電子報》追蹤民調第109波(1月11日至12日)選前最後民調的估計,得到結果發現得票墊後的柯文哲很可能是孔多塞贏家,而得票最多的賴清德很可能是孔多塞輸家。

《南洋書話:香港、南洋、民國舊書刊記述》導讀:往事不如煙——回望昔日香港與南洋的文化色彩

《南洋書話:香港、南洋、民國舊書刊記述》導讀:往事不如煙——回望昔日香港與南洋的文化色彩

本書作者蕭永龍其實是馬來西亞人,在拉曼大學中文系畢業,然後於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攻讀碩士。他喜歡在台港馬各書店淘書,從中培養跨域文化視野,回顧了昔日香港與南洋的文化點滴。本書剖析冷戰時期香港的文化氛圍,當時香港文化百花齊放,相較當下國安法時期,這更為易見。香港當時的文化生機,受惠於地緣政治力量角力乃至平衡,以及英治時期較重自由的管治哲學。書中各篇講述冷戰時期書刊故事背後的重要脈絡,頗多篇幅回顧冷戰時期在港重要作家的筆法乃至書寫題材,以及重要刊物。每篇文章附有珍貴的書照,讓讀者一睹珍稀的舊書刊影像。

完全執政就整碗端走?從我國內閣組成的經驗再探聯合政府

完全執政就整碗端走?從我國內閣組成的經驗再探聯合政府

在野陣營提出聯合政府,是因為他們認為內閣人事都被執政黨「整碗端走」,形成贏者全拿的結果。在「總統合」正式宣告破局之後,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仍提議「立法院合」與「行政院合」可繼續進行,而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亦喊話選後「民眾黨可以推薦人才來入閣」作為呼應。這樣看來,藍白兩黨的聯合政府似乎還有敗部復活的可能?但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從我國內閣組成的經驗與研究來看,我們很難說政府被執政黨整碗端走。本文認為,這種政府組成的型態並非是聯合政府,反而比較偏向「包含跨黨派閣員」的跨黨派政府。對於聯合政府的理解仍停留在「邀請他黨黨員入閣」的層次,顯然是錯誤理解聯合政府的真正意涵。

大學生的投票意向:東吳大學基本調查

大學生的投票意向:東吳大學基本調查

2024大選將近,許多人都很關心選舉態勢。本學期我們東吳大學政治系的兩門課「民意調查實務」以及「研究方法」的課程,在全校進行「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以全校大學部學生(期初一共註冊12119人)為母體,按各學院人數比例、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群抽樣。調查執行時間是2023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最終成功訪問的有效樣本數為601份。每位受訪者皆以匿名方式處理。透過基本調查的簡單分析,反映出東吳大學生的政治態度,讓大家能更瞭解大學生的生活以及政治與社會態度。

從藍白合及聯合政府的主張談憲政體制的基本觀念

從藍白合及聯合政府的主張談憲政體制的基本觀念

這次大選的熱門議題之一是關於憲政體制,在野陣營包括中國國民黨以及柯文哲紛紛提出在野陣營組成「聯合政府」以及要朝向「議會內閣制」修改的主張。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認識看似離我們很遙遠的憲政體制議題。憲政體制事關重大,是整個政治體制的根本原則,因此要好好認識與討論,不能只是由政客或者政論節目一直用「去脈絡」的方式來談。如果不喜歡現在執政黨的方向,那麼該做的事情應該是要加強國會監督的能量,而不是主張把總統的法定權力給剝奪走。如果不喜歡某一個政黨的人,正確的作法是說服大家用選票把該政黨換掉,而不是修改制度讓該政黨無法掌握法定權力。在野黨該做的事情是加強論述、告訴大家替代的方案與治國的藍圖是什麼,而不是只有訴諸「討厭執政黨」然後要剝奪總統的法定職權。

關於民調、抽樣、誤差範圍的一些基本認識

關於民調、抽樣、誤差範圍的一些基本認識

台灣的輿論市場上面,有許多人在討論寫論文的研究倫理、正確的引用方式與避免抄襲,最近則是全民都在google什麼是抽樣誤差,對於民意調查的進行方式非常有興趣。不過說真的,最近政治人物實在「發明」太多的統計名詞,事實上民意調查是一件非常講究科學方法的研究方式,例如抽樣誤差的計算就是有正確答案的事情,而不是政治喊價。本文就讓我們暫時政治歸政治,科學歸科學,來為大家整理一些基本的民調與統計的名詞解釋,還有本站以及友站的一些相關閱讀。

長者健保免費好不好?談全民健康保險的財務永續經營

長者健保免費好不好?談全民健康保險的財務永續經營

全民健康保險相關政策,最近再次成為備受關注的政治議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針對年齡在 65 歲以上的長者以及 55 歲以上的原住民,提出減免健康保險費用的措施。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也提出類似的政見,強調對於長者的健康保障的關切。然而,當前學界與醫界最大的共識是,我國健保未來將面臨財務永續經營的困境。上述這些政見不僅無助於增加健保收入,還會影響健保的財務支出,甚至增加年輕世代的賦稅負擔。本文以下將先介紹全民健保的財源結構,並接續說明為何全民健保面臨財務永續經營的挑戰,並解釋為何我們不贊成長者健保免費的政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