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黨專政」?從比較視野看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執政史     

「一黨專政」?從比較視野看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執政史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成立於1954年,從1959年起開始執政,至今已逾六十年。「一黨專政」﹑「一黨獨大」向來多是負面言辭,論者總會聯想起全球之中的不同共產政權。但在新加坡,一黨獨大的人民行動黨卻有截然不同的形象,其治下的國家發展不斷受好評。

基本盤以外的票都去哪兒了:從數據檢視九合一選舉藍綠對決

基本盤以外的票都去哪兒了:從數據檢視九合一選舉藍綠對決

針對今年九合一大選的縣市首長選舉結果,有人稱國民黨大勝,也有論者認為民進黨沒有輸;主張應該和2020年蔡英文票數比較的有,也有觀點認為應當跟2018年對標,這樣才是同類之間的較量;討論席次的有、細究縣市得失之間意義的更多。而本文旨在與王宏恩的文章進行對話,並試圖發展出本文的觀點。

《民主的價碼》:有錢人有兩張票?潛伏在民主體制裡的金流

《民主的價碼》:有錢人有兩張票?潛伏在民主體制裡的金流

《民主的價碼》,是透過橫跨歐美各國的數據、法規、統計分析,企圖拆解當代錢與民主的關係,並根據研究結果,大膽地提出對於民主以及政治獻金規範更好的想像。
前半本的分析深入,後半本的建議充滿願景,對於研究歐洲政治、美國政治、政治獻金運作、政治獻金法規、或對民主運作有興趣的讀者來說,都十分值得一讀。

從數位治理觀點看不在籍投票

從數位治理觀點看不在籍投票

選前之夜,除了各個陣營在競選晚會上聲嘶力竭爭取選民支持外,臺下滿滿的人潮也成為臺灣選舉的特色之一。但是,在另外一個場合,人群也同樣摩肩接踵,那就是各大車站,擠滿了返鄉投票的異鄉遊子。看到這個場景,就不禁讓人想像,假設能夠在工作地或是居住地投票,是否就不用舟車勞頓回到戶籍地參與選舉盛會呢?

政黨票除了衝國會席次外還可以有什麼影響?以社會政策為例

政黨票除了衝國會席次外還可以有什麼影響?以社會政策為例

乍聽之下,政黨票現在就只是影響選舉結果和國會席次組合的不穩定變數,但政黨票可能影響的範圍其實遠超過政黨席次,對政策的發展也可能有深遠影響。趁著選舉熱,然後民調又已封關,這篇小文章以社會政策為例,簡單談談選舉制度可能對社會政策造成甚麼影響?

一人投兩票,真的可以救小黨?

一人投兩票,真的可以救小黨?

從數據上來看,2016 年的立委選舉中,六成臺灣民眾即使有兩票,還是選擇把票集中給兩大黨。這很可能是因為兩大黨或顏色接近的支持者,會希望大黨可以順利過半,推動相關的政策。然而,確實也還是有 23% 的人在選區票投大黨、但在不分區選擇投給小黨,這 432 萬人,確實讓單一選區兩票制產生預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