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演越烈的兆豐案讓台灣金融市場素來不健全的的形象再添一樁案例。為何台灣的銀行醜聞那麼多? 從以前到現在,不管是陳水扁時期二次金改扯出的政治風暴、還是馬英九任台北市長時被質疑賤賣台北銀行的醜聞,甚至到現在蔡英文時期的兆豐洗錢案,台灣的銀行跟國家的關係似乎都很曖昧。這層剪不斷理還亂的曖昧關係哪來的? 市場的競爭邏輯為何無法套用在金融市場? 為何台灣許多大銀行的內部稽核都做得不好? 又為何台灣銀行的監理水準似乎達不到國際標準?
政治意識型態:台灣人左傾與反商?(上)
在我們的生活中,意識型態(ideology)及相關詞彙常常出現,但也常常被誤用。例如,在柯文哲上任台北市長之前有詩人請辭市政顧問,並說他「原本以為柯是個左派,結果很令人失望」;然而,從去年11月底的九合一選舉以來,有許多人都在講說台灣人左傾、仇富、反商(尤其年輕人被罵最多),而柯文哲上任後大力檢討各種不合理的BOT案,槓上財團,正好又讓許多人跳出來叫市長不要變成左傾、不要反商,否則「會讓大財團不敢投資」。另一個例子是,有篇評論文章說台灣選戰不敗之道是「選前喊左派、選後大右派」,並指出「左傾」讓政治人物下場很慘。他們在說的左與右真的是同一件事嗎?台灣民眾真的是「左傾」與「反商」了嗎?在回答這問題之前,我們正好趁這個機會來談談「意識型態」的意涵,尤其,什麼是「左派」和「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