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系列之三,由於篇幅有限,將快速地帶過全球化對台灣金融市場的影響,說明舊有的金融統治邏輯如何因應全球化的挑戰,然後將焦點放在在金融監理的改革。在研究了金管會成立的歷史背景後,作者認為,台灣的金融監理機制雖然以金融全球化為名,在表面上做了改變,希望對金融市場進行更有效監理,但骨子裡的監理邏輯並沒有完全改變,當國內邏輯碰上國際市場標準,是此次兆豐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
「內閣制」真的推不動改革嗎?
前總統李登輝在上週 (6/18) 接受《財訊》的專訪,回應記者詢問台灣應該採內閣制還是總統制時表示:「台灣要改革的時候,如果沒有一位總統來推行,用『內閣制』根本推不動……在民主的基礎下,總統制比較能夠大力推動改革。」此舉不僅是潑了最近重拋內閣制議題的民進黨一桶冷水;也否定了 2006 年回應紅衫軍倒扁運動時,鼓吹以內閣制解決亂局的自己。不過,撇開李前總統對憲政體制的思考如此「彈性」的態度不談,「內閣制」究竟是否相對於「總統制」較推不動改革工作?或許這幾年為了推動「碳稅」這個重大改革,而引起政壇相當大波瀾的澳洲,可以給從未實施過內閣制的台灣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