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六位總統剖析》書評:典型「黨國觀點」的示範

《台灣六位總統剖析》書評:典型「黨國觀點」的示範

最近筆者受國際期刊編輯的邀請,為康培莊(John F. Copper)教授的新書Taiwan’s Presidents: Profiles of the Majestic Six寫書評。本書透過訪談、個人紀錄、以及資料分析,為台灣的六任總統做紀錄以及評論,從兩蔣時期一直到蔡英文(不含中間短暫接手的嚴家淦)。不管從政治學或者歷史學的觀點切入,這本書都會提供台灣研究一個很好的素材。而本書作者最特別之處在於,在作者序就開宗明義特別強調,作者本人親自見過這六位總統,因此可以提供很不錯的第一手觀察。作者指出,本書的目的是要解析六位總統獲得權力的過程、執政時面對的重大挑戰,以及分析他們執政的成績,做一個功過的評比。

諾貝爾桂冠、《快思慢想》作者康納曼教授過世

諾貝爾桂冠、《快思慢想》作者康納曼教授過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心理系與公共事務學系榮譽教授、行為經濟學領域開山始祖、《快思慢想》作者Daniel Kahneman於近日過世。Kahneman的研究對於經濟學、心理學、政治科學都有重大影響,與長期的共同作者Amos Tversky兩人一起扭轉好幾個學術領域。Kahneman與Tversky在1970透過一系列的行為經濟學實驗,顯示出人們在計算成本效益時並不是一直線的數學思考,進而提出由幾條曲線搭起來還會隨時改變參考點的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他們當時設計了非常著名的『亞洲病實驗(Asian Disease Experiment)』,該實驗結果不只說明了人天生就不是線性的數學思考,更解釋了無數的政治學現象。

「你念政治喔?那你以後要出來選嗎?」-學科的迷思

「你念政治喔?那你以後要出來選嗎?」-學科的迷思

對於許多與我一樣主修政治科學的學生們而言,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你念政治喔?那你以後要出來選嗎?」,而我也相信這不單單是我一個人的問題,肯定也是廣大念政治相關科系同胞的問題。難道政治系就等於從政嗎?於是乎就來用過去所學,回答看看這個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