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紐約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McClendon於2018出版,並且拿到2019年美國政治學年會政治心理學書籍獎。這本書並不難讀,主要是探討「嫉妒」這個自古以來的人性,如何在當代的政治參與中發揮作用。
Youtube政治學與2018高雄市長選舉
Youtube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但政治科學對其相關的研究都還在發展之中,無論是理論上或技術上。2018高雄市長選舉的學術資料已經顯示,高雄市選民在各種網路工具之中,使用Youtube作為收集政治資訊的比例是非常高的,甚至高過Line、部落格、或ptt。而進一步分析也發現Youtube跟投票給誰之間有顯著相關,而這現象並沒有出現在Line或Facebook的使用上。
政治科學新書介紹:《The Taiwan Voter》台灣選民
對於台灣政治學研究來說,2017年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就是由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的Christopher Achen教授與伊利諾州立大學政治系王德育教授所編輯出版、以及十六位國內外學者共同撰寫的《The Taiwan Voter》一書。這篇菜市場文將簡介本書的內容與貢獻。
當選舉做不到課責也做不到選賢與能,民主還剩下什麼?
在百年來民主推動者對於民主的美好想像中,主要有兩大論調:第一,人民是主人,人民決定政策,政府要代表民意,政府運作有問題時就需要更直接與更多的民主。第二,人民可能沒時間參與每一個決策,但人民有辦法選賢與能,選擇好的民意代表、淘汰不好的民意代表,讓民意代表們互相競爭提高品質,並且讓政府效能越來越好。
本文介紹的這本2016政治科學新書《現實主義談民主:為何選舉無法促進責任政治?》,則企圖一次單挑這兩個民主理論的基石。這本書的兩位作者Christopher H. Achen與Larry M. Bartels 都是政治行為與選舉研究裡的一方之霸,他們認為為了要支持民主,我們需要新的理論,也就是現實主義者的理論,放棄這些對民主政治的基本預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