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有所醫?新加坡醫療體系之理想與現實》導讀:從政治與歷史角度解構新加坡醫療體系

《病有所醫?新加坡醫療體系之理想與現實》導讀:從政治與歷史角度解構新加坡醫療體系

本書將政治哲學與政治經濟學做為探討新加坡醫療體系的切入點,以本土視角剖析新加坡醫療體制的各面向,包含融資模式、監管架構、醫療費用、醫護人員等等主題,完整梳理新加坡的醫療體系之運作與成效。作者認為學習世界各地的醫療體系,不能忽略該國的政治與歷史脈絡是如何形塑醫療體系,以及他地醫療體系當中所涉及的複雜性。本書將由新加坡醫療體制的角度去探討何謂最佳醫療體制。

「一黨專政」?從比較視野看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執政史     

「一黨專政」?從比較視野看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執政史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成立於1954年,從1959年起開始執政,至今已逾六十年。「一黨專政」﹑「一黨獨大」向來多是負面言辭,論者總會聯想起全球之中的不同共產政權。但在新加坡,一黨獨大的人民行動黨卻有截然不同的形象,其治下的國家發展不斷受好評。

《威權政治之困境》推薦序:事先張揚的警告 ——論新加坡政治生態的悄然轉變

《威權政治之困境》推薦序:事先張揚的警告 ——論新加坡政治生態的悄然轉變

大部分有關新加坡政治的討論都圍繞人民行動黨。這樣說,意思有二:第一,政治分析都以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的成員、政策、行為為觀察軸心;第二,基於第一點,可以預想,不以執政黨視角為中心的政治分析空間相當有限。《威權政治之困境》是重要的書。這本書展示了新加坡模式的種種警號,也為執政黨提供了真誠的建言。如果人民行動黨漠視書中所言,那麼,使之擺脫威權政治之困境,便不再是新加坡民眾的責任。

《「依法治國」的迷思》推薦序:「國家必須保護社會」 ——論國家建構與「法治」

《「依法治國」的迷思》推薦序:「國家必須保護社會」 	——論國家建構與「法治」

對於威權體制國家的研究在冷戰過後因為對民主勝利的樂觀期待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迷,然而在過去的幾年間,學界又重燃起對威權制度的興趣。
新加坡作為近年的被關注個案,在於它與崛起中的中國的關係,不少論者都指出了中國似乎在模仿新加坡的發展模式,經濟自由但政治被削弱。

從李光耀的「亞洲價值」看善霸與惡霸的雙重鏡像

從李光耀的「亞洲價值」看善霸與惡霸的雙重鏡像

【封面故事】一位16歲新加坡青年余澎杉(Amos Yee)於YouTube上載一部短片,標題為「李光耀終於死了!」他因而被逮捕,以台幣44萬交保。

「鎮壓,是一種日益成長的習慣。我聽說幹這事就像做愛,第二次就會容易些!第一次有些良心上的創痛呀、罪疚感呀。但是一旦搞上了,重覆幾次,你就會越來越厚顏無恥,放手大搞了」(李光耀,1956年)。

李光耀的「亞洲價值」讓「新加坡模式」逐漸成為一種「亞洲例外論」(Asian Exceptionalism),彷彿一切標準遇到新加坡後,都自然而然退居成為次要選項。進一步探究會發現,整個新加坡社會猶如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面孔,在李光耀「亞洲價值」論述上,映照出「善霸」與「惡霸」的雙重鏡像。

「亞洲價值」?新加坡與亞洲價值國家的人權實證分析

「亞洲價值」?新加坡與亞洲價值國家的人權實證分析

不可否認的,李光耀的確是20世紀末期的一代傳奇。他的逝世,讓他所締造的新加坡模式再度浮上檯面,成為世人討論的熱點,其中一項便是他所提倡的「亞洲價值」。本文試圖從人權角度切入,實證分析近年來新加坡的人權紀錄與亞洲價值的關聯,從而論證亞洲價值的虛實。

所謂的「亞洲價值」說穿了,不過是獨裁者為了合理化自身獨裁統治的託辭,卻佯裝亞洲國家都是如此,進而指稱普世人權是西方思想、西方霸權的入侵等似是而非的指控,來為自己的獨裁行為找台階。

浮冰下的暗流 — 淺談北極航道引發的危機與轉機

浮冰下的暗流 — 淺談北極航道引發的危機與轉機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談到香港情勢,認為無論是佔中運動或是太陽花運動只是徒增困擾,都無助於解決真正的問題。有趣的是,總是讓人感覺隔岸觀火的新加坡在港台運動爆發前的十年之間,卻大量吸收港台出走人才、進行經濟轉型,可說是「中國因素 」下的真正既得利益者,在東亞賽局中佔盡先機。然而,李顯龍不會主動告訴你的,是新加坡這十年賽局背後真正的隱憂;一個距離東亞千里之外,比「中國因素」影響更深遠的效應正開始發酵,那就是過去幾百年被視為夢幻航道的北極航道即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