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加泰隆尼亞這樣的國中之國,即便西班牙不願放手,到底又該拿什麼來挽留?在上篇,我們曾提過上世紀末獨裁者佛郎哥去世後,西班牙開始民主轉型,一戰以來奄奄一息的加泰隆尼亞本土化得以重燃生機;而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就是母語活化。在本篇我們要來談談,加泰語的回歸對加泰隆尼亞獨立之影響,加泰社會又和台灣較熟悉的香港社會又有何共通之處?
加泰隆尼亞,失語三百年(上)
加泰隆尼亞剛於今年9月27日完成議會選舉。獨立派政黨聯盟「Junts pel Si」(西班牙語,意為「一起説好」)及分離主義政黨「人民團結候選人黨」(CUP)合共取得72席,佔議會一共135席中的多數,在獨派相對多數情況下,加泰隆尼亞議會隨即於11月9日投票表決,以72票贊成對63票反對,正式啟動獨立程序,將以「民主脫離」(democratic disconnection)方式與西班牙說再見,預計18個月內實現獨立。西班牙最高法院也迅速裁決該表決結果違反西班牙憲法,應視為無效。雙方在12月國會大選前將統獨議題鬧上各大國際新聞版面,引起不少話題。
微觀語言政策—換一種角度看台灣的母語角力
在即將到來的2016總統大選當中,語言政策很可能會成為一個高度辯論的議題。以全國為實施層級的語言政策固然值得鼓掌,但是要達到母語保存的真正目的,還是要靠第一線的教學者,以及政治人物們是否能夠體認到這一點。母語教學者使用的各種靈活工具所達成的效果顯然比硬梆梆的教育部政策要來得更有成效。在這裡也要呼籲下一屆的總統候選人們,如果妳/你認同母語政策的推行是件有意義的事情,不妨考慮將「微觀語言政策」也納入政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