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政治學」致力於政治學與社會科學的普及推廣,有鑑於兒童節將至,特別向讀者介紹台灣第一套政治經濟類科普童書,希望有助於台灣公民教育向下扎根。《好玩易懂的25堂政經課》包含8本政治主題、17本經濟主題的圖畫書,期待讓孩子透過生活化的故事和遊戲,認識各種政治與經濟概念。這套科普繪本獲何明修、張佑宗、張鐵志、陶儀芬等學者專家聯名推薦,並由何明修與張佑宗兩位教授專文導讀,首度於網路公開分享。
《新左運動與公民社會》作者:致台灣讀者
本書是一部關於日本新左運動的歷史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探討那些以歐美國家為案例的理論與比較研究,例如「全球性的一九六○年代」或「一九六八年」,如何「碰上」(而不是「適用於」)日本這個案例。透過這個方法,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偏離」了西方:對運動內部的暴力與直接行動的普遍嫌惡、運動無法體制化、以及殘存在社會中的封閉感。
讓社會運動「活下去」-《新左運動與日本的六〇年代》譯後記
反對修改勞基法、反對同婚入專法是蔡政府上台後,引發最多輿論討論、也吸納最多年輕人參與的社會運動。在此同時,推動年金改革、成立不當黨產委員會、通過公投法與促轉條例,也是在立法院激辯、街頭上抗爭的社會議題。這些因為民進黨全面執政而以為所有的公平正義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實踐的社會運動卻屢屢踢到鐵板。原因是什麼?是民進黨墮落了嗎?是威權體制根本沒有瓦解嗎?是運動團體的策略錯誤嗎?如果我們想要在二十世紀的歷史找到可以參考研究並作為借鏡的對象,最適合拿來對照的就是我們的鄰居:六○年代狂飆的日本。
赫緒曼夢想所繫
如果要在二十世紀(甚至直到今日)選出一本厚度最薄卻最有份量的社會科學著作,《叛離、抗議與忠誠》堪稱第一。本書作者赫緒曼曾經提及,有關社會和經濟問題的專書被寫出來,通常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作者在尚未撰寫以前,已經找到答案或精彩論題,至少確定是啟發性的見解;另一種是,作者對問題沒有答案,但想要找到答案的憂戚之心,只有透過書寫才能提供。
習近平稱帝?中共政治「制度化」的背景脈絡和其影響分析
我們必須要了解到民主與獨裁的不同在哪裡。這是台灣與中國最大的不同所在,也是台灣人能夠保有自己生活方式的最關鍵所在。
獨裁國家跟民主國家最大的不同之一就在於「權力轉移」的方式。民主政治是以人民掌舵票選出公僕,由人民來決定政治權力的代言人和代理商的輪替,以定期的選舉來決定政府首長和民意代表。但獨裁國家通常不會有這樣的設計,政權轉移往往都是以非法手段收場。
關於中共政治的發展對地球來說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中國的政治經濟影響力實在太大,它早就深深地影響我們的生活,也影響著全球企業做生意的方式;一方面兩岸如此毗鄰,而且中共對台灣的領土主權野心一直都毫不掩飾,中共就是對台灣民主體制的最大威脅,沒有之一。
以「銳實力」的角度切入:回應《澳洲工作場域中的認同政治》
《妥協或激化國族主義?澳洲工作場域中的認同政治》將紐約時報報導的框架,設定為台灣人與中國國國族主義在海外的碰撞。然而,從此時紐約時報的報導本身和報導的時間點來看,比起「台灣人」,「澳洲」也許才是紐時這篇報導的關鍵字,澳洲是最近全球關注中國「銳實力」(sharp power)影響的顯著案例。
威權與憲法
一般而言,我們認為威權政體中憲法是沒有意義的政治文件,憲法對於任何政府的權責規範或者對於人民權利義務的保障,都不過是沒有實質內容的文字而已。那麼,既然憲法無法約束威權統治,為什麼中國共產黨中央要進行修憲?修改一個普遍認為沒有約束力的文件,究竟有甚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