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黨候選必須在初選討好黨內比較極端的支持者才會勝選,在大選時又需要改變自己的立場去追求中間選民。在我們討論時,都是關注兩個候選人的狀況,但民主制度下人人可以參賽。那假如多了第三個黨跑出來,會發生什麼事?
如何從獨裁走向民主? —— 從香港看非暴力抗爭對抗獨裁政權的可能性
非暴力抗爭可以推翻獨裁政權並不是奇蹟,關鍵在於認知到「政治權力的維持必須仰賴被統治之人民的服從」。香港反送中運動進行至今充分體現了非暴力抗爭的精神,在人數、動搖政權執行人力等方面以達到正面的進展。
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4)-左翼台灣民族論及系列小結
作為一個政治運動,在追求台灣人自決與建立台灣民族國家的目標而言,這群缺乏武裝的先知是完全失敗了。然而作為一個價值,一個理想,一個意識型態,「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的視野卻深深地鐫刻在曾經參與這段追求台灣解放的台灣人心中
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3)-蔣渭水,台灣民眾黨,與右翼台灣民族論
議會請願運動前期的反同化主義論爭,確立了「名符其實的台灣人」與日本人的民族區隔。然而一九二五年以後,隨著殖民地經濟剝削的加深,農運、工運隨之興起,階級問題的浮現,引發先前台灣人民族統一戰線內部的激烈齟齬,造成「民族解放」與「階級鬥爭」的對峙
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 (1)-台灣人「民族國家」的論述,1919-1931
處於被中國遺棄,孤立無援,必須獨自面對日本帝國統治的現實中,台灣人菁英在一九二零年代的反殖民鬥爭過程中,逐步發展出一個政治的台灣民族主義論述;這個政治的台灣民族主義論述將台灣人想像成一個擁有民族自決權以及未來的國家主權的被壓迫的弱小民族。
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2)-蔣渭水的民族觀、自治運動與同化的爭論
原是來自中國的漢族裔移民的台灣人在面對一個與中國分離的政治現實下經歷了一段搜尋與重新確認自己認同的過程。台灣民族主義就是漢族裔台灣人在日本統治的政治現實下搜尋自我認同的產物。搜尋,意味著它不是一開始就確定的,它的意義也不是一直穩定的。
發大財後一定能民主化嗎?
現代化理論認為,經濟發展會帶來民主化,所以只要協助一個國家將國內的經濟發展好了,民主體制自然水到渠成,不須外力加以干涉。但現代化理論真的是對的嗎?中國模式是不是打臉了現代化理論?經濟發展對於一國民主化的影響究竟有多大?一個國家民主化的路徑真的只有一條嗎?
「資訊戰爭」,現正上演中
本書作者是兩位著名的智庫政策研究者,長期投入歷史、戰略、資訊政策的研究。本書主要處理的主題是──社群媒體如何對社會產生影響,內容除了人們取得資訊和使用社群網路的狀況之外,還分析了各種不同的行為者,包括社會運動、國家機關、政客、恐怖分子……,如何運用社群媒體影響他人。而本書的案例以美國為主,但談及的事件擴及全球。
我們與中國科技監控的距離——淺談中國的數位威權輸出
香港政府日前強推《逃犯條例》修訂引起香港民眾的憂慮,更在日前導致了百萬香港人上街頭的「反送中」抗爭運動爆發。但沒想到竟然有與抗爭相關的加密通訊軟體 Telegram 群組管理員被香港警方盯上與入門搜索,讓該群組名單與聊天記錄被港警掌握。這起事件不禁讓人開始反思,是否當我們高度依賴科技的同時,就難以逃離受到大規模的科技監控的可能,甚至更讓人擔憂的是,在這背後監視著你的「老大哥」,就是試圖對外輸出威權的中國政府。
美國與中國競爭之下,台灣的外交選擇
本文以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權力平衡理論」與「權力轉移理論」來探討「美國與中國之間是否會發生戰爭」這樣子的大哉問。同時,在中國將台灣視為領土一部份的前提下,一旦中美衝突,台灣將無法倖免於這場可能的戰爭,那麼,台灣在外交上該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