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歷史轉捩點的古巴

處於歷史轉捩點的古巴

2014年12月17日,美國與古巴宣佈雙方關係正常化,即將恢復中斷了超過半個世紀的邦交關係,長久以來實施的禁運政策似乎也開始露出改變的曙光。作為幾乎是最後碩果僅存的現存「社會主義」(共產)國家的古巴,對於關心社會主義運動的讀者來說,她的歷史命運反映了二十世紀以來的「社會主義國家」什麼基本問題?文章主要分析焦點包括:古巴是否會在卡斯楚退休後,像她過去的其他兄弟之邦一樣,如蘇聯、中國與越南,逐漸轉型為市場經濟,從而融入全球化資本主義之中?

菜市場政治學特別邀請「台灣公共化協會」的成員將其過去發表過的專欄文章授權刊登,希望讓讀者們多多認識古巴,這個對國人來說相對陌生的國度。(本文為系列文章第一篇)

什麼是媒體的社會責任?為菁英服務,還是為公眾服務?

什麼是媒體的社會責任?為菁英服務,還是為公眾服務?

剛從台中市長競選連任失利的胡志強,最近宣布將暫別政壇、走入媒體,加入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並聲稱要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帶進台灣媒體,讓媒體發揮「領頭羊」的角色,「善盡社會責任、符合社會期許」。媒體的社會責任是什麼?和一般企業的社會責任一樣嗎?台灣媒體現階段又應該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呢?

從理論看選戰:選舉研究的回顧

從理論看選戰:選舉研究的回顧

每到選舉,不管你關不關心,總會聽到許多「選舉語言」。新聞分析所說的「政策買票」、「團結牌」、「經濟牌」、「安定/兩岸牌」,是什麼意思?對選舉有什麼影響?「含淚投票」又是哪一招?在歷經多次民主選舉之後,關心政治的選民大概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套自己對選舉的分析。不過,以上所說的選舉策略,其實背後都有理論基礎。透過對選舉行為研究的回顧來分析台灣選舉中所觀察到的現象,本文希望用簡單的方式來幫大家了解這些選舉招數,看看他們是怎麼產生、到底有沒有效?

「公開透明」一定好嗎?

「公開透明」一定好嗎?

很多人常常認為政治是骯髒的,政治人物專門在密室裡面做圖利自己、圖利財團的交易,所以,只要政治人物不黑箱,所有的東西攤在陽光下,讓有知識的選民認真監督,民主政治就一定會更好,好像這麼一來就能做出優秀的政治決策。

這篇文章不是要否定公開資訊能帶給民主政治好處,而是認為在追求高品質的民主治理時,我們需要針對各種「透明化主張」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例如央行的貨幣政策的決策過程不適合完全透明,外交談判必然需要一些秘密性,而最近廣受討論的市府首長人事是否應讓大眾參與決策、過程保持一切透明,都值得進一步討論。特別要強調的是,本文要討論的是資訊是否應該「立即」透明,而非資訊是否該「永遠」不透明,畢竟就算機密資訊也有解密的時候。

小國大心機-給2016台灣總統候選人的國際政經觀察 (戰略篇)

小國大心機-給2016台灣總統候選人的國際政經觀察 (戰略篇)

親愛的台灣總統候選人您好:

感謝您勇於任事,自願擔任此公僕一職。身為人民頭家的一份子,筆者殷切期盼,無論您是代表何政黨參選,都能顧全整體國民利益以及台灣長遠發展來擬定您的政見。

本文討論的議題主要涵蓋我國2020年來臨前可能被迫思考、但目前尚未被廣泛討論的戰略安全之挑戰,個個無一不是世紀變局,惟有精準掌握國際風向,台灣才能乘風破浪、突破重圍。

期望您能抱持著破釜沉舟的心情前來應徵總統這個責任重大的國家總舵手,請在遠目國際的同時,別忘了您雙腳所立足的土地。即便無法面面俱到,仍希望為您帶來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為什麼「共同的未來」對台灣這麼重要?如何才能達成?

為什麼「共同的未來」對台灣這麼重要?如何才能達成?

在甫結束的選戰中,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提到「我們有不同的過去,但是有共同的現在,那我們到底要不要走向一個共同的未來?」這樣對於「共同的未來」的追問似乎想要從情感面爭取選民的認同。本文以賽局理論 (game theory) 的角度指出「共同的未來」並不僅只有情感認同的作用,而更是人們能夠相互合作、共同為民主付出的重要條件。但意識到彼此有「共同的未來」甚至還並不足夠,為了使人們相互間的合作更為穩定,我們需要把一些合作的「前提條件」明文寫出,而這也是台灣當下最缺乏的。

馬總統的2014輔選效果 — 一點統計分析

馬總統的2014輔選效果 — 一點統計分析

2014年熱烈無比的九合一選舉方落幕,各種敗選檢討也隨之展開。在選戰過程中,有幾件看似相左的事件,卻都與馬總統及國民黨有關:一、嘉義市長國民黨候選人陳以真居然放了馬總統鴿子。二、雲林縣長國民黨候選人張麗善想要對『支持張麗善、就是支持馬英九』的布條提告。三、台北市黨部及政黨高層紛紛希望馬英九可以出來掃街,讓馬迷、藍軍歸位,挽救低迷的選情。到底,馬總統是國民黨的票房保證、還是票房毒藥?馬總統出面輔選,對國民黨籍候選人到底是好是壞?

日本五五體制的美麗與哀愁 — 淺談選制變遷、官僚統治與政經關係對日本政黨政治的影響

日本五五體制的美麗與哀愁 — 淺談選制變遷、官僚統治與政經關係對日本政黨政治的影響

日本即將在本周末舉行眾議院選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到冷戰結束前,日本的執政權基本上掌握在自民黨手中。究竟是甚麼因素造成了這樣長期一黨獨大的現象呢?本文由日本選舉制度、黨內派閥、以及官僚體制的角度來分析,並討論1990年代選制改革對於政黨競爭所帶來的影響。

身為軍人是否就沒有言論自由了呢?– 兩種思考的途徑

身為軍人是否就沒有言論自由了呢?– 兩種思考的途徑

前不久,台灣發生了職業軍人於臉書上發表支持台獨的言論,經民眾檢舉後遭國軍記申誡處理。該名現役軍人在其臉書的個人專頁上發文內容為「我主張台灣獨立、支持台獨,我同時也是職業軍人,PS:我投票不投國民黨。」經檢舉後由陸軍司令部以現役軍人應「保持行政中立、維持軍隊國家化的原則」為理由進行懲處。國防部長嚴明於立法院進行報告時被詢問到該案,並引起了在場藍綠立委的一陣激辯。有立委認為該名軍官的言論是思想自由保障的範圍,但也有立委認為這種言行已違反軍人應遵守政治中立的原則。到底,軍人的言論自由是否應受限?如果是,則受限的程度為何?是否身為軍人就沒有言論自由了呢?

「經濟選民」不見了嗎?

「經濟選民」不見了嗎?

2014年的九合一大選,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遭遇嚴重挫敗。由於國民黨在選前大打「經濟牌」,希望贏取所謂「經濟選民」的認同,選舉的結果卻顯示經濟牌在包括台北市在內的許多地方都失效。此一結果很容易讓人認為「經濟選民」不見了,但其實這個結果並不意外。根據政治學的研究,國民黨的敗選並非代表經濟選民已消失。反而,這個結果可能更突顯了經濟對選舉的重要性。只是,對於今日的國民黨而言,經濟牌並不是一張好牌,近年來的經濟表現以及國民黨對於分配議題的忽視,使得這張過去的王牌不但失去了原有的效力,甚至加深了民眾對執政黨的經濟政策失敗的印象,產生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