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挺茶黨跟川普?柏克萊社會系教授找他們住了五年——閱讀《家鄉異邦人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誰在挺茶黨跟川普?柏克萊社會系教授找他們住了五年——閱讀《家鄉異邦人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正在台灣立法院通過同性婚姻之際,許多保守派的民眾也在另一處大聲抗議著。同時,在美國,阿拉巴馬州剛通過了禁止墮胎法案,其他州也躍躍欲試。這兩股力量背後,同樣是名為保守派的人們在力挺支撐著。為什麼會有保守派?他們到底在想甚麼?當然,從各種投票紀錄跟民調來看,我們可以整理出這些人的社經地位等背景資料。然而,我們並不知道他們在想甚麼、以及他們的整個世界觀是怎麼構成的。

大學念公共行政,會更愛促進公共利益嗎?來自實驗法的啟示

大學念公共行政,會更愛促進公共利益嗎?來自實驗法的啟示

政治哲學家霍布斯說,人們沒有政府的話,只會互相偷拐搶騙,讓人間陷入煉獄。所以人類成立政府,讓政府懲罰不守法、妨礙他人的人,讓政府來促進公共利益。然而,政府要能順利運作、要可以執行這些懲罰以促進公共利益,需要公務員。而公務員本身是否有動機為公共利益、為了更大的善努力付出,就成為政府能否有效運作的關鍵。在公共行政學界,近二十年來興起了對公共服務動機的研究,就是想研究在政府擔任公務員的人們,是否相較於在私人企業工作的人有著不一樣的工作動機,這動機驅使著公務員在行為與工作方式上與私部門有所不同、以及這些不同帶來怎樣的影響。

黨內初選殺紅眼,對大選結果有利還是有害?

黨內初選殺紅眼,對大選結果有利還是有害?

距離明年總統與立委選舉只剩下不到三百天,我國主要政黨也紛紛準備開始總統與立委候選人的提名作業。民進黨即將在四月中進行全民調初選,而國民黨光為了初選方式就吵翻天,目前仍未定案。假如大家為了爭奪初選殺得刀刀見骨,那麼到了大選豈不是無論誰代表出征都已經黑掉了嗎?這樣對大選結果到底是有幫助還是有害?

台灣人看移民政策有地域之別嗎?來自問卷實驗法的啟示

台灣人看移民政策有地域之別嗎?來自問卷實驗法的啟示

民眾對移民的看法及考量,是當前美國與歐洲政黨政治的重點之一。在台灣,對移民相關政策的辯論也與其他國家類似:贊成方認為勞動市場需要更多勞動力,尤其是非技術的勞工,因為本地勞工不能或不願意擔任這些工作,而反對方則考量到移民們對政治與社會造成的額外負擔。就在同時,在台灣的移工們也多次抗議台灣的工作條件惡劣等各種問題。

政治學家怎麼看待政治人物的網紅直播熱潮?

政治學家怎麼看待政治人物的網紅直播熱潮?

在去年年初大選開戰以來,許多候選人紛紛找了網路紅人一起開臉書直播或Youtube直播聊天,或者乾脆自己架起腳架在辦公室或吃消夜的時候跟網友們直播閒聊。在大選之後,進入總統大選初選提名起跑,各大黨黨內競爭鳴槍,潛在候選人更是紛紛搭上直播網紅熱潮。自從臉書在2016年初開始分段逐步開放粉絲頁乃至於個人專頁都可以直播之後,無論是商業上或政治上的應用都對台灣有重大的影響。

美國的安全承諾會影響台灣人們自我防衛的決心嗎?

美國的安全承諾會影響台灣人們自我防衛的決心嗎?

前陣子有一波關於「台灣自我防衛決心到底是高是低」的討論,這個問題在美國的政策圈也常常被問到。美國不少研究兩岸關係的人們都很好奇,到底美國的承諾會有什麼樣的效果?美國「承諾在危機時刻提供軍事協助」是否可以提振台灣士氣以及人們的參戰意願仍是一個未知數,過去還沒有人做過這樣的研究。透過民調實驗,我們發現美國的軍事協防承諾,確實能顯著地增加人們的自我防衛意願。

九二共識到底是什麼?我們該不該(重新)承認它?

九二共識到底是什麼?我們該不該(重新)承認它?

新任高雄市長韓國瑜在當選之夜發表談話,首要重點強調九二共識就是他的意識型態,要馬上成立「兩岸工作小組」,讓高雄可以「條條道路通賺錢」,隔天,新任台中市長盧秀燕、南投縣長林明溱也立刻跟進。大家有沒有覺得九二共識這個詞好熟悉?是的,從2008年兩岸開始用這個詞以來,這個詞在兩岸關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幾年來,因為蔡英文當選總統後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存在、只說1992年有一個歷史性的會談,因而受到中共祭出縮減觀光客、中止官方接觸等手段來抵制兩岸觀光的發展。因此,至今仍有非常多人呼籲台灣要趕快再(重新)承認九二共識以改善兩岸關係。不過,在做這個決定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九二共識的內涵是什麼?

「基進側翼」假說:光譜上極端的候選人會分裂選票並讓對手當選嗎?

「基進側翼」假說:光譜上極端的候選人會分裂選票並讓對手當選嗎?

在一場選舉當中,如果出現了一位立場比較鮮明、在光譜上面比較極端一邊的候選人,將如何影響選舉結果呢?對於主要大黨來說,該怎麼面對這樣的「側翼」對手?他們會把立場比較鮮明的選民都給吸走嗎?若從現實生活的例子來看,我們要怎麼解釋2016年大選時,民進黨選擇在立法委員選舉跟被認為是光譜上「同一邊」的時代力量合作,不怕被搶走選票嗎?

歷史仍未終結—閱讀福山2018新書《身分政治Identity》

歷史仍未終結—閱讀福山2018新書《身分政治Identity》

史丹佛大學政治學教授法蘭西斯福山今年出版的重磅新書《Identity:The Demand For Dig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在前言就直接說他要面對兩大問題。第一,他要回應他自己曾在蘇聯倒台後提出的歷史終結論為何仍未終結,以及這些年來批評者對他的誤解;第二,他希望可以解釋為何川普的當選與民粹主義浪潮,是在「現在這個時候」,才在全世界各地出現。本書的整個理論架構,來自三大因素的匯流:(1)人類隨著歷史逐漸變化對於尋求尊嚴的天性; (2)歐美國家國內政治環境的變化,尤其在蘇聯解體之後; (3)快速的工業化與全球化。三個因素的匯流導致了民粹主義長期伏流,卻在近年來忽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