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2017年荷蘭國會大選2:從三大政黨家族到充滿小黨的大平台

解讀2017年荷蘭國會大選2:從三大政黨家族到充滿小黨的大平台

許多媒體評論指向,荷蘭的政黨結構走向分裂化,其政治文化正在走向極化,
不過真是如此嗎?
關於荷蘭政黨分裂化的問題,即便荷蘭參加選舉與成功獲得席次的政黨數量增加了,而傳統大黨的得票率和席次則在下降,但大致而言,新興政黨的意識形態和政策主張,不過是較傳統大黨的立場更鮮明一些、辨識度更高一些而已。就「多元」的觀點來說,那些打著單一議題起家的政黨,恰好補足了過往為傳統大黨忽略的議題領域。此外,這些單一議題政黨進入國會後,也必須發展出對其他廣泛的社會經濟和倫理道德問題的立場,混入既有的意識形態光譜。所以,本文寧可說荷蘭的政黨變得更多元了,而不是分裂化了。

解讀2017年荷蘭國會大選1:向右傾斜,但極右勢力成長不如預期

解讀2017年荷蘭國會大選1:向右傾斜,但極右勢力成長不如預期

這次荷蘭大選的結果,又讓我們觀察到哪些政黨生態的變化呢?本文將陳述官方公布的席次分配結果,和討論荷蘭左派和右派政黨勢力的消長。綜觀本次選舉結果,確實和選前民調預測的方向一致:向右傾斜。包括極右派PVV在內,得票率排名前四位的前段班,均為中間偏右(VVD、CDA)或溫和(D66)的政黨。相形之下,幾個左翼和進步派政黨雖然都有所斬獲,但皆沒能衝到前段班的位置,且即便將他們成長的席位相加起來,也無法彌補工黨(PvdA)丟掉的大片左派江山。

代議士代表著誰?黨意凌駕代議政治?

代議士代表著誰?黨意凌駕代議政治?

許多台灣民眾對於立法委員只聽從黨意,未能反映「民意」的現象,感到非常憤怒;名列「割闌尾」排行榜的也正是幾位被貼上標籤的「黨意立委」與「馬意立委」。不過,台灣的立委真的完全讓黨意凌駕一切嗎?除了「黨意」,代表人民的代議士,究竟還會聽誰的聲音,並依照哪些準則行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