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群主義思想聞名的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艾齊歐尼在最新的一篇文章當中,討論了「好的」與「壞的」民族主義典範,他把新興的香港民族主義視為一種優質的民族主義發展,並預言香港民族主義很可能會「台灣化」,也就是說,他把台灣的民族主義也歸在同一個「好的」民族主義類別。不過,到底什麼是民族主義?什麼是好的或壞的民族主義?
《極端政治的誕生》導讀序
《極端政治的誕生》這本書,簡潔又連貫地介紹了美國政治科學界對於美國、以及全世界政治兩極化的最新實證研究。閱讀本書對於政治學的學者、政治工作者、乃至於對於當今兩極化政治憂心的選民們都有所助益。本書雖然沒有探討亞洲的案例,但本書的研究方法以及結論也跟亞洲各國息息相關。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書評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的希伯來原文於2011年出版之後,以其宏觀的角度與精闢的解析,在數年間即讓作者哈拉瑞聲名大噪,比爾蓋茲、祖克伯、歐巴馬都推薦過此書。本書章節橫跨歷史、考古、演化生物學、政治、宗教、經濟、科學與心理學不說,作者在每個領域不只是流水帳的帶過,而是能立論於時下最尖端的研究,兼顧一定的深度與廣度,每每讓人驚嘆原來什麼都懂的學者真的存在。
為什麼中國無法讓台灣農漁業發大財:談政治訂單及契作虱目魚
從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之後,中共對臺系統暫時調整了大規模對臺農產品政策採購的路線,但二○一八年民進黨地方選舉大敗,讓共產黨又看到國民黨重新執政的契機,路線似乎又微調回二○一二年之前的老路。只是這一次,手法更為細膩、範圍更為擴大、官方色彩更加淡薄,但並不表示這樣的舉措就有所中止。我們要問的是,為何這樣的手段一再被實施,卻一直有人會信以為真?
談生鮮農產品市場出口風險分散:九二共識與農產品出口中國
農產品出口中國市場數字成為新聞熱門話題,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與農委會紛紛出面報佳音,不料,卻有人大潑冷水,再次演變為口水戰。到底,農產品盛產與外銷出口成長的關係是什麼?中國市場對臺灣農產品外銷的風險在哪裡?農產品出口有沒有中間剝削?出口成長一定表示農民收益增加?
兩黨追求中間選民,那第三黨跑進來會發生什麼事?
大黨候選必須在初選討好黨內比較極端的支持者才會勝選,在大選時又需要改變自己的立場去追求中間選民。在我們討論時,都是關注兩個候選人的狀況,但民主制度下人人可以參賽。那假如多了第三個黨跑出來,會發生什麼事?
如何從獨裁走向民主? —— 從香港看非暴力抗爭對抗獨裁政權的可能性
非暴力抗爭可以推翻獨裁政權並不是奇蹟,關鍵在於認知到「政治權力的維持必須仰賴被統治之人民的服從」。香港反送中運動進行至今充分體現了非暴力抗爭的精神,在人數、動搖政權執行人力等方面以達到正面的進展。
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4)-左翼台灣民族論及系列小結
作為一個政治運動,在追求台灣人自決與建立台灣民族國家的目標而言,這群缺乏武裝的先知是完全失敗了。然而作為一個價值,一個理想,一個意識型態,「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的視野卻深深地鐫刻在曾經參與這段追求台灣解放的台灣人心中
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3)-蔣渭水,台灣民眾黨,與右翼台灣民族論
議會請願運動前期的反同化主義論爭,確立了「名符其實的台灣人」與日本人的民族區隔。然而一九二五年以後,隨著殖民地經濟剝削的加深,農運、工運隨之興起,階級問題的浮現,引發先前台灣人民族統一戰線內部的激烈齟齬,造成「民族解放」與「階級鬥爭」的對峙
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 (1)-台灣人「民族國家」的論述,1919-1931
處於被中國遺棄,孤立無援,必須獨自面對日本帝國統治的現實中,台灣人菁英在一九二零年代的反殖民鬥爭過程中,逐步發展出一個政治的台灣民族主義論述;這個政治的台灣民族主義論述將台灣人想像成一個擁有民族自決權以及未來的國家主權的被壓迫的弱小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