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恨千年中國夢─評王飛凌《中華秩序》

愛恨千年中國夢─評王飛凌《中華秩序》

在台灣的我們,或是世界各國的讀者,為什麼需要瞭解一個獨裁政權所大聲倡言的「中國夢」?這本《中華秩序:中原、世界帝國與中國力量的本質》想要告訴讀者,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的中國政府,延續秦漢時代以來外儒內法的統治邏輯,意圖輸出其「中華秩序」(The China Order)至「整個已知世界」。

(被)統一後真能維持現在的生活嗎?一個賽局模型的分析

(被)統一後真能維持現在的生活嗎?一個賽局模型的分析

不少這樣的討論正是想讓台灣民眾知道,一國兩制對台灣現有的民主自由、安定生活會造成相當大的威脅,實在不是個理想的選擇。更有文章直接模擬描繪「被統一後的台灣」,試圖向讀者說明,那些圖博港澳統一之後所發生的事,如若換作在台灣會有多可怕。不過大概也有不少人覺得台灣不一樣啦、台灣哪有可能這樣,那些都是發生在其他地方的事、不能夠套用;或者認為只要乖、只要聽話就能平安無事,現在擁有的安穩生活不但不會改變、甚至還可能更好。

從蔡英文與賴清德之爭,看台灣的憲政體系「特色」

從蔡英文與賴清德之爭,看台灣的憲政體系「特色」

這幾天台灣政治好不熱鬧,從蔡總統元旦講話,到習近平的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講話,蔡總統的堅定回應,然後是四位綠營大老的公開信。在公開信中提到:請總統交出行政權,退居第二線。落實憲法第五十三條「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明文規定。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現在的行政院「不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嗎?還有,如果總統要交出行政權,是要交給誰?這樣有合憲嗎?趁這個機會,讓我們來看一下憲法怎麼規定的,以及為什麼要這樣規定。

對比式、互比式、全民調:「民調初選」限制多,為何藍綠仍情有獨鍾?

對比式、互比式、全民調:「民調初選」限制多,為何藍綠仍情有獨鍾?

政黨初選大多是掌握在政黨區域幹部或黨中央手上,對於一般非黨員的民眾而言,就算是該政黨支持者也不太有辦法參與候選人初選。即使是美國總統提名方式之一的開放式初選,也需要由民眾主動前往投票。像台灣這樣、即使是黨的高層幹部也要守在電話前,等待會不會被抽中的電話民調初選,是將政黨重要決策直接外包給不特定選民、相當分權式的有趣現象。本文將聊聊這個獨特的初選機制為何產生,民調初選的缺點以及為何藍綠都愛民調初選。

高雄的大學生如何看韓市長與總統大選?

高雄的大學生如何看韓市長與總統大選?

韓國瑜擔任高雄市長已屆滿五個月。平日生活於高雄的中山大學學生,對於韓市長的表現有最直接的感受。每年五月,「中山大學基本調查」都會針對在校學士班學生進行抽樣調查。三年前,我們曾在這個調查中詢問大學生的投票行為。今年,我們除了調查家庭背景、親子關係、心理健康、對婚姻移民的態度、對合併高雄大學的態度之外,也順帶詢問大學生對韓市長以及總統大選的看法。

誰在挺茶黨跟川普?柏克萊社會系教授找他們住了五年——閱讀《家鄉異邦人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誰在挺茶黨跟川普?柏克萊社會系教授找他們住了五年——閱讀《家鄉異邦人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正在台灣立法院通過同性婚姻之際,許多保守派的民眾也在另一處大聲抗議著。同時,在美國,阿拉巴馬州剛通過了禁止墮胎法案,其他州也躍躍欲試。這兩股力量背後,同樣是名為保守派的人們在力挺支撐著。為什麼會有保守派?他們到底在想甚麼?當然,從各種投票紀錄跟民調來看,我們可以整理出這些人的社經地位等背景資料。然而,我們並不知道他們在想甚麼、以及他們的整個世界觀是怎麼構成的。

「紅色滲透」不只一種:北京對台媒體控制的三種途徑

「紅色滲透」不只一種:北京對台媒體控制的三種途徑

旅美中國學者何清漣最近在台灣發表新書《紅色滲透》,闡述中國對外宣傳政策如何對香港、台灣、甚至海外媒體發揮影響。或許由於此書主要內容完成於中國「大外宣」(2009年起)後兩年的緣故,該書探討北京如何影響台灣媒體的部分,較側重「經濟吸納」的方式,而吸納的對象也只論及中時、聯合等一般認為偏向統派的媒體。事實上,根據新近研究,除了經濟吸納之外,北京對台灣媒體施加影響的方法,還包括「規範擴散」、「假訊息輸出」等途徑。

反映真實民意:網路、市話與手機民調的差異

反映真實民意:網路、市話與手機民調的差異

民主政治最大的特色,就是政府首長及民意代表由人民以平等、公正的選舉產生,也由於選舉結果往往難以預測,因此民意調查成為預測選情的途徑及工具。民調有許多的方式,由早期傳統的市話民調,到現在的網路時代,愈來愈多媒體使用即時網路民調,而市話民調也遇到愈來愈高比例「純手機族」的挑戰,讓學界開始重視手機民調的應用。然而,無論是什麼樣的民調方式,最重要的是看民調方法是否有進行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