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中立客觀的台灣人琅琅上口的一句話是:「我對政治沒興趣,兩大黨政治人物都好爛歐」。但是不論採用何種概念定義民主,民主社會最重要的一個活動就是人民參與參與政治過程,特別是投票,並利用選舉選出較好的官員,同時節制政治人物的行為。因此這裏隱含了一個假設,就是人民必須觀察政治人物的行為,並基於他們的行為決定要不要讓他們連任,或是要不要支持他們的同黨候選人。換言之,如果所有人都對於政治人物的行為漠不關心,那麼民主政治的課責能力(也就是透過民主機制要求政治人物對自己的行為負政治責任的能力),就有了嚴重缺陷。
太陽花帶動了青年參政?2014村里長選舉中並非如此
為什麼「利大於弊」無法說服人民:關於自由貿易,人們所想的是…
【太陽花運動一週年聲明】
太陽花運動即將屆滿一週年。若要說太陽花運動帶來什麼樣的啟示,我們期待見到的是,「政治」真正走入每位公民的日常生活當中,人們不再認為「xx歸xx、政治歸政治」,希望社會大眾能對各種政治制度和公共政策能有更多的討論,如此才能讓台灣民主更深化。
在這個值得大家好好反思的一週年時刻,菜市場政治學將與社會科學科普網站們「聯播」推出專輯,包括芭樂人類學、歷史學柑仔店、巷仔口社會學。
我們將於3/17日開始推出菜市場太陽花專輯,首波包括三篇專欄文章:
〈為什麼「利大於弊」無法說服人民:關於自由貿易,人們所想的是…〉
〈太陽花帶動了青年參政?2014村里長選舉中並非如此〉
〈民主鞏固與公民社會〉
割闌尾罷免案統計分析(上)──擺攤遊行、砍投票所的影響估計
「被殖民愈久愈文明」柯P有說錯嗎?讓我們從社會科學找答案

台北市長柯文哲一月份接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專訪時說:「從華語地區來看,台灣、新加坡、香港和中國大陸等四個地區,被殖民最久的卻是最進步的地區,這令人尷尬。」 許多媒體直接下標題:「柯文哲說:被殖民愈久愈文明」,因此引發軒然大波,有超多人砲轟他缺乏文史素養,有人舉出被殖民但是發展很差的國家反例,有人指出不該說哪個地方(尤其中國)不文明。(事實上,若單從這段訪問原文來看,「被殖民」並不是「愈文明/愈進步」的要件)。這麼多人跳出來指責柯P人文素養不足,但是看來看去好像沒有人真正舉出一些具有人文素養的答案來告訴大家為什麼柯P是錯的啊?本文嘗試討論一些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如何看待殖民的後果。
談民主與重分配-為何香港特首梁振英堅決反對普選?
五0年代初期白色恐怖簡述:國民黨國家的重建與台灣左翼政治的消逝
總統制、半總統制、內閣制?台灣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憲政框架?

個把月前,國民黨新科主席朱立倫在宣布參選國民黨黨主席的同時,提出要將台灣從半總統制改為「議會內閣制」的主張。然而,對於內閣制是否能根本解決台灣內部的政黨對立與惡鬥,以及民意對行政機關的不滿,則未多加琢磨。要了解內閣制能不能解決台灣的問題之前,總得先知道內閣制與現行台灣體制是甚麼。
本文的結論是:一、內閣制並不會根本的改善台灣現有的政治與社會問題(政黨惡鬥+政府施政政策不反映民意)。不過,若憲政體制與選舉制度一起進行改變(由單一選區兩票制〔並立制〕改為比例代表制或單一選區兩票制〔聯立制〕),則有可能根本的解決現存的問題;二、問題的癥結點並不在於台灣是半總統制或是內閣制;問題的重點是在於台灣偏好兩大黨的選舉制度,以及其後續的影響。同時,作者提醒大家,這三種制度都是民主國家才有的制度,在威權國家裡面去做這類型的區分是沒有意義的…。
監獄到底是拿來做什麼的?

在政治學的傳統裡面,國家(State)的核心定義為:一個(唯一)可以對其領土施展暴力藉以統制人民的實體。為什麼國家的核心成分是「暴力」呢?在傳統政治哲學的思維裡面,當國家不存在之時,人們會回歸到「自然狀態」( State of Nature)之上,也就是一個沒有高於自身的權力實體存在的狀態。假設我們都在這個狀態裡面:每一個人都擁有差不多的能力,而每一個人都可以選擇控制自己的行為,那麼對於每一個個人來說,他最佳的策略,其實都是去姦殺擄掠。為了要逃脫出這樣一個無間地獄,人們向國家簽訂一個社會契約(Social Contract)。在這個契約裡面,人們放棄個人的自然權力以換取國家的保護,而國家正是透過懲罰來保障人民的安全。所以監獄的出現,其實是人民賦予國家懲罰的權力,將社會上行為偏離法律規範的人隔離,用以保障普羅大眾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