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毛澤東時代菁英,為改革開路

清除毛澤東時代菁英,為改革開路

非民主國家國家機器領導層的產生是時常受到關注的議題。中國作為當代少數一黨專政的威權政體,其領導人更替是靠「中國共產黨」制度篩選決定,和許多非民主國家相比始終不太一樣。中國共產黨1980年代初期推動官僚制度的「幹部四化」政策,被視為這邏輯的體現。官方宣稱這是為了革除毛澤東時代單靠政治忠誠選擇菁英的弊病。1980年代後的中共菁英,因此必須滿足許多客觀的考核指標才能晉升到權力核心。許多分析指出該晉升模式對1980年代中國的經濟改革幫助甚大。政權在地方提拔一批具改革意識與專業化菁英,推動靈活的政策,地方的經濟就變好。不過,這類研究的觀察多數限於中共中央委員會層級以上的菁英,沒有從整個官僚體系的視角從上到下系統檢視。為何需要系統性檢視呢?設想今天有個官僚在底層競競業業,經過逐步考核逐級晉升,20年後成為這個國家的掌舵者。這代表制度似乎是開明專制的賢人制(Meritocracy),提供激勵誘因,官僚好好拼經濟,學界稱作激勵模型(Incentives Model)。但我們知道現實也許不一定這樣,也許一些官僚天生踩著別人往上爬,靠關係庇蔭直上青天。激勵模型的解釋忽略這種情況。因此,沒晉升的官僚真的是表現不好嗎?還是有其他因素影響?討論這些問題得從整個官僚體系角度,檢視制度的真實邏輯才能發現。

習近平稱帝?中共政治「制度化」的背景脈絡和其影響分析

習近平稱帝?中共政治「制度化」的背景脈絡和其影響分析

我們必須要了解到民主與獨裁的不同在哪裡。這是台灣與中國最大的不同所在,也是台灣人能夠保有自己生活方式的最關鍵所在。

獨裁國家跟民主國家最大的不同之一就在於「權力轉移」的方式。民主政治是以人民掌舵票選出公僕,由人民來決定政治權力的代言人和代理商的輪替,以定期的選舉來決定政府首長和民意代表。但獨裁國家通常不會有這樣的設計,政權轉移往往都是以非法手段收場。

關於中共政治的發展對地球來說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中國的政治經濟影響力實在太大,它早就深深地影響我們的生活,也影響著全球企業做生意的方式;一方面兩岸如此毗鄰,而且中共對台灣的領土主權野心一直都毫不掩飾,中共就是對台灣民主體制的最大威脅,沒有之一。

什麽?整個學校都是共青團!

什麽?整個學校都是共青團!

最近有一則報導指出香港大學的中國學生「99%是共青團」,這在香港人和臺灣人眼裏是完全不能理解的狀況,類似於貓咪爲什麽一定要擋住電腦屏幕的神秘現象。但是莫急莫慌莫害怕,這在中國的學校裏其實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本周菜市場政治學,有請作為一個過來人的陸生蔡博藝,來跟大家講講一個在中國念書的小朋友在就學成長過程中,都要經歷過哪些政治化的階段以及這些階段具體長什麽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