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審議在代議式民主政體中的機遇與挑戰

民主審議在代議式民主政體中的機遇與挑戰

近年來,全世界關心民主的人們不免感到深切的不安與恐懼,因為民主制度看似正面臨嚴峻挑戰:在許多國家,我們看到常以煽動性言論和激進立場吸引選民的極右派候選人順利當選,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撕裂。假訊息的廣泛傳播更讓選舉過程變得撲朔迷離,選民很難在資訊過載與真偽難辨的情況下做出理性的選擇。這樣的背景之下,許多人也開始反思選舉投票、甚至民主的本質,質疑當前的政治參與制度是否能有效代表人民的多元需求,並且穩定地促進公共利益。有學者指出,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現代代議制民主的結構性缺陷,因為選民的選擇被限制在少數候選人或政黨之間,難以全面反映其複雜的政治偏好。這些反思,促使「如何讓民主更具包容性、更多元地反映公民意見」成為了當代政治學界與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課題。今年12月20日,vTaiwan 將舉辦一場有關台灣人工智慧法規的審議活動,屆時將有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awi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TWNIC)的專家與會,並開放公眾參與,以共同討論 AI 法規的未來發展方向。

換一種選制會改變 2024 台灣總統大選的結果嗎?

換一種選制會改變 2024 台灣總統大選的結果嗎?

Timothy Rich (芮宗泰) 是美國西肯塔基大學 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 政治系的學者。此篇研究報告是 Rich 探索不同的選舉制度是否對 2024 年台灣總統大選會產出不同的結果。Rich 此次研究的選舉制度是「排序投票制」,而排序投票制可再細分為澳洲國會選舉採用的排序複選制 Alternative Voting(AV) 和體育記者對球隊排名常使用的波達計數法 Borda Count(BC)。Rich 發現若以選前民調的受訪者偏好進行排序制投票時, AV 跟 BC 的贏家都會是柯文哲,但當他透過電腦模擬去綜合選前民調與大選數據時,AV 跟 BC 的贏家分別會是賴清德和侯友宜,顯示出不同的選舉方式(即「人們的偏好轉換成選票」的方式)對結果有很大的影響。

從「藍白合」談黨內初選方式:開放式?封閉式?台灣是採用哪種?

從「藍白合」談黨內初選方式:開放式?封閉式?台灣是採用哪種?

最近國民黨與民眾黨在討論「藍白合」方案,其中,國民黨主張採用許多民主國家的「開放式初選」,民眾黨則提出「全民調」作為初選方式。初選一般是黨內候選人進行初選,跨黨派整合的初選比較少見。一般政黨的初選有以下三種方式,分別是:開放式初選(open primaries)、封閉式初選(closed primaries)以及半封閉式初選(semi-closed primaries)。本文在解釋這三種初選方式的定義皆以美國採行的作法為例,並一一詳細介紹。

台灣變天,除了原鄉!原住民為何是國民黨的鐵票倉?

台灣變天,除了原鄉!原住民為何是國民黨的鐵票倉?

2016 年中華民國公職人員暨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結果於1月16日晚間出爐,對照民進黨在總統及其他區域立委的大獲全勝,代表國民黨參選之候選人在6席原住民立委席次當中仍佔得 6 成以上得票、共 4 個席次,讓許多網友感嘆:「臺灣變天,除了原鄉」。本文試探討國民黨在各原鄉間政治勢力穩固之原因。

大選前夜的「子瑜」——PTT政黑版數據分析

大選前夜的「子瑜」——PTT政黑版數據分析

韓國演藝公司JYP(jypentertainment)藝人周子瑜,在台灣選前之夜(2016年1月15日),爆出道歉聲明。因其身份(identity/nationality)碰觸兩岸關係議題,以及時間點發生在選舉前日,與本次大選議題相關,引發各界熱議。就「民黨大勝、國黨大敗」這個選舉結果而言,也多認為這個影片激發了更多的投票熱情。筆者關注的,是這個影片如何以及為何在關鍵的晚上發揮了影響力?或許人人都感受到了子瑜成為重要的因素,但要怎麼把這個影響力具體描述?

祖嬤食到百二歲,看過幾場選舉?--選舉史@臺灣

祖嬤食到百二歲,看過幾場選舉?--選舉史@臺灣

台灣選舉簡史!本文係由五花鹽出版社所撰寫,刊登於[Special Edition – VOTE)特刊!五花鹽專題當中。菜市場政治學特別邀請特刊編輯團隊將其封面故事的文章上線,與讀者們分享幾個台灣選舉史上的大事紀。如果,世間的相遇,是久別重逢,那麼這些為追求「民主、平等、自由與尊嚴」的日子所淋的雨,絕非惘然,而是讓今日的我們睜開眼睛,認識世界,「做主人」共同決定並創造自己的未來!「選舉」在今天被視為民主的指標之一,但是擁有選舉制度與投票權,並不代表平等、自由、民主的社會已經完成。本文介紹臺灣歷經日本殖民與中華民國到臺灣所執行的控制手段,在在告訴臺灣人民,民主政治得來不易,請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手中的選票!

候選人配對遊戲的原理與2016各黨候選人政策分佈圖

候選人配對遊戲的原理與2016各黨候選人政策分佈圖

2016大選只剩幾天,不少網友還在困擾到底要把票投給哪位候選人或哪個政黨,一直滑手機、看朋友討論,看到大腦都資訊過載當機。為了舒緩大家的焦慮,有不少學術單位、網路媒體、以及公民團體推出了候選人配對遊戲:你勾選你對一些國內外重大議題或政策的態度,然後就跳出一排數字說你跟哪些候選人最接近、跟哪些候選人最遠。然而,這些小遊戲可信嗎?這數字是真的,還是跟臉書上的心理測驗一樣結果是亂跳的?這樣的小遊戲對民主有幫助嗎?本文作者曾親身參與2012年立委選舉時由中山大學、台灣大學、清華大學及中研院等政治及資管系所師生聯合開發的iVoter議題立場測驗系統,該系統與歐洲大學學院﹝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合作,並也已出版兩本中英文學術專書。因此本文希望以政治科學的角度,來說明候選人配對遊戲是如何做出來、眉角之處為何、以及對選舉可能的影響。

最佳女主角?2016的選戰策略分析!

最佳女主角?2016的選戰策略分析!

洪秀柱初選過關,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國民黨將不得不按照遊戲規則來提名。如此一來,2016台灣的總統應該會由代表兩黨之一的其中一位優秀女性來擔任,這也使得台灣成為國家元首選舉主要候選人都是女性的亞洲甚至世界首例。近來台灣媒體開始出現兩人背景資料的比較,試圖讓選民們對這兩位女性有更一步的認識。不過,除了分析基本資料之外,在這一場即將到來的歷史性選舉,選民們在選戰中到底會看到怎樣的發展呢?本文就用過去選舉中的一些簡單的數據來預測兩位女主角會如何登場演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