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不是免費的:為什麼我們應該理解戰爭邏輯

和平不是免費的:為什麼我們應該理解戰爭邏輯

對國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應該都聽過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這位極具影響力的學者。他的代表作《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是美國各大政治學研究所國際關係課程的必讀書目。2025年5月初,米爾斯海默在《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期刊上發表新作〈戰爭與國際政治〉(War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進一步闡述其對戰爭與國際政治關係的核心見解。這篇文章點出了許多重要的觀點,筆者將挑選幾個重點來討論。

軟實力的未竟之路:Joseph Nye 理論下的中美角力與台灣空間

軟實力的未竟之路:Joseph Nye 理論下的中美角力與台灣空間

2025年5月6日剛辭世的自由主義大師──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1937-2025),他對國際安全理論的貢獻到現在還是很有啟發性。奈伊曾任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的院長,也曾在卡特和柯林頓政府中擔任要職。他在卡特政府時期就已經意識到現實主義的侷限:軍事威脅雖然對敵國有效,但對盟友卻行不通。他體會到國際關係不能只靠軍事力量(也就是所謂的「硬實力」),「軟實力(soft power)」其實也同等重要。不同於硬實力,軟實力是指一個國家透過文化吸引、價值觀認同與制度魅力,讓他國心甘情願地追隨它。使用軟實力的國家不需要威脅或強迫,而是靠吸引與說服來達成目的。對當今台灣而言,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在軟實力的競爭中,中國是否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主導力量?不少觀察家認為,隨著美國推行「美國優先」政策,中國會繼續透過「一帶一路」等外交手段積極擴張影響力,並可能在未來取代美國的軟實力。但奈伊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雖然政府是推動和維護軟實力的重要角色,但強調「民間社會(civil society)」的力量同樣關鍵,加上中國面臨兩項結構性的障礙,使其在未來難以超越美國的軟實力。所以對台灣而言,除了強化軍事力量以因應中國的威脅,我們也應積極運用並提升台灣的軟實力。

《冷和平:冷戰、熱戰之外的第三條路,台灣該如何選擇?》導讀

《冷和平:冷戰、熱戰之外的第三條路,台灣該如何選擇?》導讀

當今世界政治是什麼樣的局面?許多研究者們已經指出,現在世界局勢漸漸形成「新冷戰」,也就是民主與獨裁兩大陣營的對抗競爭,同時也是「自由市場經濟」與「國家統合經濟」兩大模式的競爭,那這樣的局勢跟以前那個美國與蘇聯對峙的「冷戰」有什麼異同?在世界強權的彼此競爭下,要怎麼樣維繫和平?這是本書最主要處理的主題。而這不只是許多人們所關切的議題,對台灣來說更是至關重要,正如作者在中文版序當中開宗明義所說:「台灣正處於一場新冷戰崛起的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