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美發生貿易戰以來,經濟制裁作為美國懲戒中國的主要手段,再次引發學界的關注。經濟制裁現今已經成為西方世界用來對付非西方國家的主要策略,舉凡與歐美發生衝突、利益相左的國家,幾乎都遭受過經濟制裁,小至像美國為了促進民主與人權而對非洲小國的制裁,大至為了避免中國崛起而向中國發動的貿易戰,以及2022年為了阻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聯合歐洲國家與SWIFT(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管理全球金融機構信息來往的國際組織)對俄羅斯發動制裁。雖然我們常常看到制裁行為,但經濟制裁真的能有效達成目的嗎?當多邊制裁中出現背叛者,制裁的成效是否還能維持?筆者將介紹一篇東吳政治學報2020年的文章:川普政府對北韓經濟制裁的政策-中國的角色與回應。該文主要以美國對北韓的經濟制裁為例,探討經濟制裁的成效,以及從小布希到川普時期,被制裁國家盟友(中國)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筆者將以此作為框架,來跟大家討論影響經濟制裁成效的因素。
網戰元年—拉開新世紀甲午戰爭的帷幕
2014年是體現了利用網路進行「不對稱戰爭」(Asymmetric Warfare)的一年;北韓網軍、中美角力到太陽花學運,國家、官民、虛實、強弱之間的界線越來越難定義,在「網路上發生的國際事件」也日益增加。
網路儼然正形成另一個新世界,而這個新世界對現實層面的影響力已經令人無法忽視,使得虛擬與真實世界的分際越來越模糊。
本文希望透過網路哲學、戰略研究的角度來解讀2014的主要網路大事件,讓讀者了解「網路戰爭」(Cyber Warfare) 這個戰略研究的新興主題將如何影響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