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為什麼會失敗:如何擺脫當今世界五大政治陷阱》導讀:社會發展積勞成疾,用民主制度調養體質

《政治為什麼會失敗:如何擺脫當今世界五大政治陷阱》導讀:社會發展積勞成疾,用民主制度調養體質

《政治為什麼會失敗》是一本充滿野心的政策改革指南。本書直接瞄準人類社會發展至今所面對的五個最重大的問題,包括政治極化、經濟重分配、國族認同、國際安全與經濟發展,來進行全盤的檢討。這五個議題本身都並不新,許多甚至隨著人類文明萌芽時就已經出現了。然而,隨著人類的經濟發展程度增加、全球化、通訊科技加強、全球暖化上升,以及人工智慧的出現,都讓這五個議題的嚴重程度與影響範圍都越來越無法忽視。縱貫全書,作者上山下海,援引了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例子,也包括了台灣的網路民主發展,來說明這些人類文明問題的普遍性。這些隨著人類文明、經濟與科技發展而產生的問題,如同慢性病一樣,一步步加重讓整個人類社會病入膏肓,再不處理,恐怕就會造成無可回復的損害。然而,這些問題既然跟慢性病一樣的根深柢固,也意謂著並沒有什麼一蹴可幾的方法來輕易根除這些毛病。當現代人有三高時,醫生的建議是讓人慢慢改變生活習慣、調整體質。同樣地,當人類社會這些重大議題日漸嚴重時,這本書的作者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提供了一帖藥:用民主的方式調整制度。

以「銳實力」的角度切入:回應《澳洲工作場域中的認同政治》

以「銳實力」的角度切入:回應《澳洲工作場域中的認同政治》

《妥協或激化國族主義?澳洲工作場域中的認同政治》將紐約時報報導的框架,設定為台灣人與中國國國族主義在海外的碰撞。然而,從此時紐約時報的報導本身和報導的時間點來看,比起「台灣人」,「澳洲」也許才是紐時這篇報導的關鍵字,澳洲是最近全球關注中國「銳實力」(sharp power)影響的顯著案例。

阿輝伯真的錯了嗎?

阿輝伯真的錯了嗎?

最近很夯的爭論議題: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所謂的「抗戰不實論」。當現在的歷史教育在強調中華民國對日抗戰的時候,其實有非常多的台灣人並沒有在「對日抗戰」,而是在「抗中」。
然而歷史自古自今,真的只有勝利者才有說話的權力嗎?所以當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把台灣歸還給該時的中國政府(中華民國政府)之後,所謂的「台灣島民的日本認同意識」也就理當一併的消失不復存嗎?作者認為,這一個話題之所以會興起這麼大的輿論漣漪,最主要的原因,是這樣的國族認同議題在在的牽扯到台灣政治與社會的中央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