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似乎總是拒絕被我們理解。它既和歷史牽扯不清、又神定氣閒地定錨於來世。人們急於擺脫它、卻發現它已根植在他們的道德渴望裡。它既帶來創生的力量、也帶來走向死亡的覺悟。它帶來民族間的友好、通往世界大同、也帶來非我族類的敵意。
從民族主義多變的型態裡,臺灣哲學家廖文奎在1950年提出的臺灣民族主義論述,呈現的是什麼道德嚮往,給予我們什麼道德哲學啟發?
《帝國之間、民國之外》推薦序:挑戰主權國家史觀 ——從海外華商經濟史解構近代中國政治
本書是以同為英國殖民地的兩大港市香港與新加坡之華人為研究對象,同時以經濟策略與民族想像作為切入點,並以英國在亞洲殖民地的雙珠作為比較對象。此外,由分析跨界的商業網絡入手,更隱含作者「為挑戰威權,挑戰受領土疆域所限的主權國家史觀」的企圖。
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3)-蔣渭水,台灣民眾黨,與右翼台灣民族論
議會請願運動前期的反同化主義論爭,確立了「名符其實的台灣人」與日本人的民族區隔。然而一九二五年以後,隨著殖民地經濟剝削的加深,農運、工運隨之興起,階級問題的浮現,引發先前台灣人民族統一戰線內部的激烈齟齬,造成「民族解放」與「階級鬥爭」的對峙
「被殖民愈久愈文明」柯P有說錯嗎?讓我們從社會科學找答案
台北市長柯文哲一月份接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專訪時說:「從華語地區來看,台灣、新加坡、香港和中國大陸等四個地區,被殖民最久的卻是最進步的地區,這令人尷尬。」 許多媒體直接下標題:「柯文哲說:被殖民愈久愈文明」,因此引發軒然大波,有超多人砲轟他缺乏文史素養,有人舉出被殖民但是發展很差的國家反例,有人指出不該說哪個地方(尤其中國)不文明。(事實上,若單從這段訪問原文來看,「被殖民」並不是「愈文明/愈進步」的要件)。這麼多人跳出來指責柯P人文素養不足,但是看來看去好像沒有人真正舉出一些具有人文素養的答案來告訴大家為什麼柯P是錯的啊?本文嘗試討論一些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如何看待殖民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