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權力菁英與內部民主:評檢察官協會的「票選檢察總長」

檢察權力菁英與內部民主:評檢察官協會的「票選檢察總長」

隨著現任檢察總長顏大和任期於今年四月底到期,接任人選一事逐漸引起社會注目。當然也引起各方勢力檯面上和檯面下的角力。這其中最值得討論的應該是「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即將於1/26所舉辦的「票選推舉檢察總長」。然而檢協會所提出的勾選名單卻不合司法人員人事條例規定,也不是真正檢察體系內部民主的票選。這次票選活動,無疑是檢察體系權力菁英想要繼續複製既得利益的作法。

選舉制度多重要?看看棒協改選就知道了!

選舉制度多重要?看看棒協改選就知道了!

這兩年體育改革延燒,各運動協會在體育署的要求下要改選。但這幾天媒體批露,成員最多、大家最關心的棒球協會,將不甩國體法規定的「限制連記法」,而堅持用自己的「全額連記法」來選出新一屆的理事。選舉不就是投票嗎?不就是得票多的贏嗎?大家幹嘛那麼在意用甚麼選舉制度?

公投利大於弊?

公投利大於弊?

公投在台灣一直都是個很流行的議題,很多人相信有公投的權力,人民才能夠真的當家做主,更認為公投是越多越好。但是從近期國際上的一些經驗,例如英國的脫歐公投,許多專家認為公投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民主」;而更久以前,美國的國父們就對於直接民主充滿了不信任,認為它可能帶來「多數霸權」(Tyranny by majority)。本文整理一些政治經濟學上的主張,討論我們到底要多麼支持公投、什麼時候該公投。

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雙重認同」止跌回升:是誰改變了?

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雙重認同」止跌回升:是誰改變了?

台灣人認同(排他性的認同,exclusive identity)在2014年達到高峰,有超過六成的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也不是都是。然而,在2014年之後的幾次調查,這個比例呈現微幅下降,從60.6%下降到2017年六月時的56%,回答「都是」的比例則是止跌回升,從2014年的低點32.5%上升到36.6%,而認為自己只是中國人的比例則沒有變化。令人好奇的是,是哪些群體的態度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