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台灣解嚴以來,政治科學家就不斷詢問台灣民眾跟國族認同相關的問題:「你覺得自己是台灣人?是中國人?還是都是?」過去30年來,自認為是台灣人的比例顯著增長。不過,近年來,這份認同開始在資料上呈現下滑趨勢,而本文試圖去理解這個饒富趣味的現象。
大家都討厭的桌拒(Desk Rejections),該去還是留?
對學術工作者而言,「桌拒」當然是令人沮喪的。而「桌拒」作為一種審查機制本也存有著正反面意見
線上投票等於民調嗎?一個兩百萬人參與還預測大錯誤的故事
更多媒體的民調方式已改成線上投票一些網紅們也紛紛在自己的臉書上舉辦投票。
在這裡,我們要來講一個民調史上最著名的故事:一個兩百萬人參與、預測總統大選錯誤、最後導致一個新領域全面興起的故事。
推特萬人響應「台灣是一個國家」:美國與奶茶聯盟鄉民聯手回應John Cena
從這些分析背後的脈絡來看,不難理解這一次的#TaiwanIsACountry風潮是從何而來。這個風潮不只是來自於美國鄉民們對中國與John Cena的嘲諷,也包括了美國政治人物、企業家、各國政要、以及奶茶聯盟的網友聲援。
最主要是人們對於對中國磕頭道歉的行為已經感到厭煩,而且特別是對於那些表面上有強壯形象的人們的這種道歉行為更為不滿。
一個「維持現狀」各自表述?台灣人怎麼看自己和中國的關係
台灣的人們自己是怎麼看自己和中國的關係的呢?大家如何面對民族認同的困境?我們探討了台灣公民如何看待「中華民國」之名,以及「中華民國」是否對台灣人看待台海關係的態度產生影響。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測量方式,並且把人們的統獨偏好分成兩種藍、兩種綠,以及兩種維持現狀。
用心理學理論來解釋韓流現象
從去年縣市長競選期間開始,現任高雄市長韓國瑜已儼然成為全台灣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韓國瑜的高人氣,很快地為他帶來很多粉絲(稱為「韓粉」),然而韓粉的出現,以及他們看似瘋狂的舉動,讓許多人疑惑:為何群眾能夠為自己所喜愛的公眾人物,做出許多平常不會做,不合常理的事情。舉例而言,在美國的一場造勢活動中,幾位韓粉就公然的在攝影鏡頭前面,大口的啃下了冷凍包子,雖然包子還未退冰,但韓粉不約而同的露出了好吃的表情,面對記者大讚包子「好吃」!
美國的安全承諾會影響台灣人們自我防衛的決心嗎?
前陣子有一波關於「台灣自我防衛決心到底是高是低」的討論,這個問題在美國的政策圈也常常被問到。美國不少研究兩岸關係的人們都很好奇,到底美國的承諾會有什麼樣的效果?美國「承諾在危機時刻提供軍事協助」是否可以提振台灣士氣以及人們的參戰意願仍是一個未知數,過去還沒有人做過這樣的研究。透過民調實驗,我們發現美國的軍事協防承諾,確實能顯著地增加人們的自我防衛意願。
九二共識到底是什麼?我們該不該(重新)承認它?
新任高雄市長韓國瑜在當選之夜發表談話,首要重點強調九二共識就是他的意識型態,要馬上成立「兩岸工作小組」,讓高雄可以「條條道路通賺錢」,隔天,新任台中市長盧秀燕、南投縣長林明溱也立刻跟進。大家有沒有覺得九二共識這個詞好熟悉?是的,從2008年兩岸開始用這個詞以來,這個詞在兩岸關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幾年來,因為蔡英文當選總統後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存在、只說1992年有一個歷史性的會談,因而受到中共祭出縮減觀光客、中止官方接觸等手段來抵制兩岸觀光的發展。因此,至今仍有非常多人呼籲台灣要趕快再(重新)承認九二共識以改善兩岸關係。不過,在做這個決定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九二共識的內涵是什麼?
川普的心理解析—政治心理學的觀點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越來越接近,兩黨候選人的民調差距幾經更迭,美國選民們也都議論紛紛,不知道兩位候選人當選後會做出怎樣的政策決定。生硬的民調數字或許無法完整回答這個問題,但加入兩位候選人的內心分析,就可以從他們的個性、決策模式,以及對美國的願景,推敲出些許端倪。今年六月,美國西北大學心理系教授Dan McAdams 在美國的大西洋月刊 (The Atlantic)發表一篇文章「川普的內心世界」(The Mind of Donald Trump),以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川普的人格特質及身為總統的可能決策模式,以下將摘錄McAdams文章中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