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2018九合一縣市長選舉中,民進黨遭逢大敗,蔡英文總統為此辭退黨主席一職以示負責。作為2020總統選舉的前哨戰,民進黨在最具指標性的六都選舉中,勉強保住桃園與台南,痛失高雄市與台中市。如果說高雄是因為韓國瑜突如其來帶來的韓流讓民進黨措手不及,那林佳龍市長在台中大輸盧秀燕21萬票就是更讓大家始料未及。也因此,從開票當天晚上開始,網路社群上開始各種討論為何林佳龍會在這次選舉大敗。究竟,林佳龍為何會大敗呢?
中國「銳實力」的影響與因應:從「國家安全」到「人類安全」
九二共識到底是什麼?我們該不該(重新)承認它?
如何看懂高雄市的債務問題?
「基進側翼」假說:光譜上極端的候選人會分裂選票並讓對手當選嗎?
為什麼種族歧視會在選舉時扮演關鍵角色?和川普現象又有何關聯?
歷史仍未終結—閱讀福山2018新書《身分政治Identity》

史丹佛大學政治學教授法蘭西斯福山今年出版的重磅新書《Identity:The Demand For Dig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在前言就直接說他要面對兩大問題。第一,他要回應他自己曾在蘇聯倒台後提出的歷史終結論為何仍未終結,以及這些年來批評者對他的誤解;第二,他希望可以解釋為何川普的當選與民粹主義浪潮,是在「現在這個時候」,才在全世界各地出現。本書的整個理論架構,來自三大因素的匯流:(1)人類隨著歷史逐漸變化對於尋求尊嚴的天性; (2)歐美國家國內政治環境的變化,尤其在蘇聯解體之後; (3)快速的工業化與全球化。三個因素的匯流導致了民粹主義長期伏流,卻在近年來忽然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