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的分析雖然是簡略的,但它的動機是嚴肅的。它希望能矯正長久以來國際學界的駝鳥心態及偽善:一方面普遍接受中國的民族主義作為一個合理的學術探究對象,另一方面卻無視或故意壓抑對台灣人民族主義的知識探討。
賤民宣言— 或者,台灣悲劇的道德意義
台灣和其他弱小民族一樣,仍持續在帝國夾縫之中面對著三重結構困境。而弱小民族所能期待的解放,則必須經驗兩重救贖,亦即兩次技藝的傳承與修習。究竟是哪三重困境?哪兩重救贖?
Pariah Menifesto, or The Moral Significance of the Taiwanese Tragedy
台灣和其他弱小民族一樣,仍持續在帝國夾縫之中面對著三重結構困境。而弱小民族所能期待的解放,則必須經驗兩重救贖,亦即兩次技藝的傳承與修習。究竟是哪三重困境?哪兩重救贖?
台灣如何成為一個團結永續的新國家?《主權獨立的人間條件》導論
台灣的民主,就像一個還沒站穩腳步的年輕人,還來不及爬梳整理自己的成長歷程,卻馬上跌進目不暇給的歷史大變局中。我們需要一個分析架構,來理解台灣,以及自己所處的歷史處境、國際關係與社會位置。
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4)-左翼台灣民族論及系列小結
作為一個政治運動,在追求台灣人自決與建立台灣民族國家的目標而言,這群缺乏武裝的先知是完全失敗了。然而作為一個價值,一個理想,一個意識型態,「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的視野卻深深地鐫刻在曾經參與這段追求台灣解放的台灣人心中
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3)-蔣渭水,台灣民眾黨,與右翼台灣民族論
議會請願運動前期的反同化主義論爭,確立了「名符其實的台灣人」與日本人的民族區隔。然而一九二五年以後,隨著殖民地經濟剝削的加深,農運、工運隨之興起,階級問題的浮現,引發先前台灣人民族統一戰線內部的激烈齟齬,造成「民族解放」與「階級鬥爭」的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