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譯者認為,《建國與國際政治》是一部梳理近代國際關係史,重構基本政治概念的讀本。書中內容,可以三點介紹: 第一,外國勢力,可以是主權國家成形背後的重要推力。第二,為民族主義論述「祛魅」。第三,在歷史之中,主權國家並非唯一政體形態,以主權國家方式建國,並非完美無瑕。
《建國與國際政治》推薦序:作為依變項與自變項的中國
關於「國家形成」的文獻可謂汗牛充棟,為何我們還需閱讀這本書?從認同政治的角度來看,香港,台灣,都還在歷史地圖上尋找自己未來的位置。本書可以提供啟發性的思考資源。
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 (1)-台灣人「民族國家」的論述,1919-1931
處於被中國遺棄,孤立無援,必須獨自面對日本帝國統治的現實中,台灣人菁英在一九二零年代的反殖民鬥爭過程中,逐步發展出一個政治的台灣民族主義論述;這個政治的台灣民族主義論述將台灣人想像成一個擁有民族自決權以及未來的國家主權的被壓迫的弱小民族。
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2)-蔣渭水的民族觀、自治運動與同化的爭論
原是來自中國的漢族裔移民的台灣人在面對一個與中國分離的政治現實下經歷了一段搜尋與重新確認自己認同的過程。台灣民族主義就是漢族裔台灣人在日本統治的政治現實下搜尋自我認同的產物。搜尋,意味著它不是一開始就確定的,它的意義也不是一直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