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位治理觀點看不在籍投票

從數位治理觀點看不在籍投票

選前之夜,除了各個陣營在競選晚會上聲嘶力竭爭取選民支持外,臺下滿滿的人潮也成為臺灣選舉的特色之一。但是,在另外一個場合,人群也同樣摩肩接踵,那就是各大車站,擠滿了返鄉投票的異鄉遊子。看到這個場景,就不禁讓人想像,假設能夠在工作地或是居住地投票,是否就不用舟車勞頓回到戶籍地參與選舉盛會呢?

中國共產黨過去一百年來有甚麼樣的變化呢?

中國共產黨過去一百年來有甚麼樣的變化呢?

中共在過去一百年間發展得越來越中國而漸漸不共產,這變化對我們關於中共之認識有著重要的意義。以往推崇無產階級革命打破國家疆界的中共,現在搖身一變變成中國這個民族國家的強力守護者,民族主義也就成為一個更好的視角(如果不是唯一的視角)來理解中國未來的對內與對外行為。若從這角度來看,「臥薪嚐膽」可能才是鄧小平韜光養晦的真正意涵,習近平對外的擴張或許只是中國韜光養晦後的二部曲。

政治檔案的開放之路

政治檔案的開放之路

戒嚴時期的臺灣發生眾多政治案件,無數個人受害、家庭慘遭橫禍,受害者與家屬該如何獲知案件始末?
政治檔案的公開,點燃追查真相的希望,但同時也開啟了戒嚴時期白色恐怖歷史的複雜面貌。不過,檔案中的記載都是事實嗎?我們能不能相信檔案?應該怎樣看待檔案?

一匙鹽有可能改變國家歷史嗎?藉《獨裁者的廚師》觀察威權

一匙鹽有可能改變國家歷史嗎?藉《獨裁者的廚師》觀察威權

過往的歷史通常是寫著領導人與政治菁英間的觥籌交錯、運籌帷幄,晚近我們開始對於一般大眾的生活感到興趣,而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在於,它的視角介於兩者的中間,它記載著獨裁者的廚師們,以一般人的、非政治菁英的眼光,述說自己的生活,同時近距離描寫著對這些獨裁者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