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三角理論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政治學者羅德明(Lowell Dittmer)提出的,原本是用來分析美國、中國、蘇聯之間的關係,後來由吳玉山和包宗和等學者引入台灣並依此衍伸,廣泛應用來研究美、中、台三邊關係。
戰略三角是「等邊三角形」嗎? 談「戰略三角」理論如何(不)適用

戰略三角理論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政治學者羅德明(Lowell Dittmer)提出的,原本是用來分析美國、中國、蘇聯之間的關係,後來由吳玉山和包宗和等學者引入台灣並依此衍伸,廣泛應用來研究美、中、台三邊關係。
美國和中國之間長期以來的「交往關係」已經轉為「競爭關係」,在許多區域和領域都展現出愈來愈直接的對抗趨勢。《中美爭霸:兩強相遇東南亞》為這一主題最新的一本代表作,作者沈大偉(David Shambaugh)是美國的中國研究代表性學者。在書中,作者仔細地檢閱美國與中國在東南亞各國的競逐狀況,以及東南亞各國對兩大國的反應。
台灣每一任總統任期間都執行過死刑,死刑目前也仍在台灣刑法之中。每當死刑執行時,除了廢死團體和人權團體們一再出來抗議,認為死刑的執行等於毫無事後救濟可能,反對黨(不管是哪一黨)也會出來揶揄說執行死刑是為了選舉、為了救總統滿意度民調。但是,執行死刑真的可以救總統的聲望嗎?
「發掘真相」是轉型正義的第一步,我們現在對於政治檔案的掌握還有很多在迷霧中,真的是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投入。有興趣加入卻又不知從何著手的人,《政治檔案會說話》會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對學術工作者而言,「桌拒」當然是令人沮喪的。而「桌拒」作為一種審查機制本也存有著正反面意見
更多媒體的民調方式已改成線上投票一些網紅們也紛紛在自己的臉書上舉辦投票。
在這裡,我們要來講一個民調史上最著名的故事:一個兩百萬人參與、預測總統大選錯誤、最後導致一個新領域全面興起的故事。
從這些分析背後的脈絡來看,不難理解這一次的#TaiwanIsACountry風潮是從何而來。這個風潮不只是來自於美國鄉民們對中國與John Cena的嘲諷,也包括了美國政治人物、企業家、各國政要、以及奶茶聯盟的網友聲援。
最主要是人們對於對中國磕頭道歉的行為已經感到厭煩,而且特別是對於那些表面上有強壯形象的人們的這種道歉行為更為不滿。
美國是不是一個帝國?美國應不應該把自己當成一個帝國?這是本書主要想要回答與論證的兩大主題。
而這篇文章也將帶領讀者繼續了解作者及其寫作背景、梳理作者的思路。
戴雅門教授是研究「民主化」的大師級人物。由八旗文化翻譯出版的這本《妖風:全球民主危機與反擊之道》正是戴雅門教授在這個全球民主面臨倒退危機、威權擴散陰影當中,為了民主政治所寫的一本「科普」之作,同時也是對威權價值的「宣戰檄文」。
這本書,作者把分析對象從一九九〇年代以來的人道干預,一路寫到歐巴馬政府時期,中間包括:美國對中國和俄國的政策,科索沃危機,反恐戰爭及阿富汗戰爭,以及中東世界的衝突和阿拉伯之春等等。作者針對許多外交政策實行的個案做詳細分析,並且下了一個大膽的結論:從一九九〇年代到二〇一四年為止,美國外交政策幾乎都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