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租中國─台商、廣東模式與全球資本主義》導論

《尋租中國─台商、廣東模式與全球資本主義》導論

台商對中國經濟的「貢獻」,不但牽涉海峽兩岸各自的歷史進程與身分政治,更涉及對發展與分配的價值判斷,因此多年來一直「說不清」,甚至「不可說」。從中國政府角度,過度讚揚台商對中國經濟之「貢獻」,有失「顏面」。從台灣角度,對「威權發展主義」採取批判者,不會聚焦於「貢獻」,而著重分配與剝削。對台灣,台商的政治效應更不容易分析,畢竟台商這個集合名詞承載了負荷過重的意義,「奇美」、「旺旺」、「頂新」、「台積電」、「聯電」、「鴻海」等等,各自攜帶著差異的政治想像。西進的台商作為「傳統產業」或「高科技產業」,更被賦予迥異的工業價值標籤。

兩岸互動新模式?從馬政府的兩岸政策遺緒談起

兩岸互動新模式?從馬政府的兩岸政策遺緒談起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主席以56.1%的得票率贏得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大選,同時民進黨贏得60.1%的立法院席次,穩定超過半數。許多人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此次大選結果對台灣的未來兩岸政策的啟示為何?將如何影響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未來兩岸關係應該如何發展才能可持續?筆者認為,要回答這三個問題,必須先理解馬總統的兩岸政策遺緒,尤其,為什麼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會讓國民黨從加分變成減分呢?到底問題出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