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透過近期菜市場分流的爭議,來探討防疫政治學的幾個「眉角」。一是介紹各式政策工具與不同政策工具的使用時機。二是透過分流一事討論防疫中,中央與地方權責分配的爭論。
疫情與政治如何互相影響?
自從武漢肺炎疫情在去年三月爆發以來,至今一年在全世界已經奪走超過三百萬條人命。各國的政府推出了各式的防疫政策來圍堵疫情,而病毒以及各種政策也全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在經濟面的衝擊自然不說,許多行業被迫歇業或轉行。既然政治是眾人之事,而病毒影響了每一個人,那麼政治跟肺炎疫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
「危險邊緣」的台灣民眾親中反美還是親美反中?
中國軍機頻頻進出台灣空域,美國軍艦也在台海附近活動。近日美國拜登總統派遣特使來台與蔡英文總統會談,更與日本首相菅義偉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在這台海危機看似一觸即發的時候,台灣民眾對中、美兩國的態度究竟如何?
我們人民的承諾──評史奈德《重病的美國》
生病是一個人最脆弱的時候。可以想見,人在最脆弱時會充滿著不滿和怨懟的情緒,但也正是在這種時刻,人最願意(最能不在意地)卸下所有形式上的偽裝,表達真誠、坦率的想法和態度,面對自己、也面對自身的處境。本書正是一位歷史學家在最脆弱時記錄下的,對自己國家健康體系最真誠、坦率的省思和獨白。
大COVID時代:新興傳染病的公共衛生倫理準備
COVID-19疫情至今(2020年六月底),台灣似乎已經挺過第一波的傳染,但全球大流行(pandemic)的事態依舊不減。除了繼續沉著應對可能的再流行以外,現在趁著比較有餘裕的時候,也是個好時機來思考回顧一些疫情中的倫理難題。
從IMF與金融危機談國際組織、偏差治理、與全球危機:兼論對WHO處理武漢肺炎危機(COVID-19)的問題
作為全球最大的公共衛生專門機構,然而WHO在這次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過程中,其處理與效能卻受到輿論質疑,遭批評其在危機初期的應對過分消極,沒有充分調查病毒資訊、揭露疾病擴散風險,無法協助會員國及早建立應變機制;而後在全球情勢惡化時,世衛組織又被指責不夠積極果斷,且常提出模擬兩可甚或矛盾的資訊。
民主輸給獨裁了嗎?談政治體制、國家治理與防疫能力
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從年初只是中國和亞洲的問題,到三月歐美紛紛淪陷成為全球問題。對比中國迅速與嚴格的控制與歐美延遲與鬆散的管控方式,有論者認為,威權體制較能有效回應武漢肺炎危機。中國也沒有錯過這個機會,大肆宣揚威權體制控制疫情的有效性。一個可爭辯的問題是,民主體制與威權體制究竟在防疫上孰優孰劣?
為什麼中共要隱瞞疫情?認識獨裁者的統治邏輯及其困境
面對新型傳染病,中共的作法在一開始是先嚴懲通報消息的人。十二月的時候有風聲傳出、同時我們事後知道中共在 12/31就向世衛組織通報有不明的新傳染病,但一直到到疫情大爆發、真的壓不住之後,才在1/20由習近平表態做好防疫工作,自此之後官方的確診數字才開始上升。即使如此,防疫似乎仍然不是最首要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