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冷戰結束,伴隨而來的是許多威權國家的解體。這些威權國家由於無法持續獲得來自西方國家的無償金錢援助,因此紛紛解體或是往民主的道路發展。這樣的概念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理解:當你們是交往了好多年的伴侶,其中一方突然要出國唸書了,面對這樣的外在衝擊,你們的感情會更加的穩固還是對彼此說一句忘了你忘了我(王傑,1988)呢?
我們不要冷戰了,好嗎?冷戰後非洲威權國家的權力安排變動

1990年代冷戰結束,伴隨而來的是許多威權國家的解體。這些威權國家由於無法持續獲得來自西方國家的無償金錢援助,因此紛紛解體或是往民主的道路發展。這樣的概念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理解:當你們是交往了好多年的伴侶,其中一方突然要出國唸書了,面對這樣的外在衝擊,你們的感情會更加的穩固還是對彼此說一句忘了你忘了我(王傑,1988)呢?
為何台灣過去沒有聯合政府?現行體制下,聯合政府的困境為何?我們認為,從我國目前的政治環境來看,除了偏向總統主導的憲政運作本來就很難達成聯合政府之外,政黨之間缺乏合作與協商誘因也是造成聯合政府難以產生的因素。其次,若要組成聯合政府,在現行體制下將面臨諸多挑戰,除了制度與非制度層面的因素之外,同時也需要考量組建後的政府能不能避免僵局,讓行政權與立法權之間呈現良性互動。期待未來在朝野之間與公民社會中,能夠建立廣泛且深入的對話。各界在提出「聯合政府」主張的同時,也應該正視目前缺乏制度配套與政黨互信的困境。
本書特別之處在於作者透過人類與民族誌的研究方法,親身至中國長江三角洲的某個城市進行田野調查與訪談,除了親身參與該市環保署的日常運作,也透過問卷調查來反映出民眾對於政府的觀感與態度。
中國共產黨召開二十大之際,全球都在關注習近平的領導團隊與中常委人選,特別是哪些人進入了決策圈以及習近平未來可能的領導模式。那政治學界如何討論此次20大呢?除了中國的政治派系與人事佈局之外,政治學家其實更關心獨裁者的權力交接與政治繼承。以中國政治為例,中共從「集體領導」轉為一人領導之後,習近平會如何安排下一任領導人或是轉為領導人終身制?這樣權力集中化的發展又會對中國政治與社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過往文獻認為,共治期間總統與總理的衝突會為一國帶來不穩定的狀態。但除了以負面觀點看待共治期間的衝突之外,總統總理的意見分歧是否有可能有正面影響?在共治期間,總統與總理的分歧對政策有何影響?而化解政策衝突的過程是否對民主有正面的助益呢?
在歐債危機結束後,隨著希臘結束紓困的日子,歐盟的經濟看似正在逐漸復甦。然而在這樣的過程裡,卻半路殺出程咬金。武漢肺炎的蔓延,讓歐盟陷入經濟下滑的困境當中。雖然各國皆有意願處理肺炎疫情,大國也對進一步整合表達支持的態度。不過一旦問題發生在經濟上,他們還會完好如初,並且共同合作邁向整合嗎?
近期面對武漢肺炎人心惶惶,歐盟會員國確診人數逐漸提高。在歐盟制度化的架構之下,對於如何處理危機,各國與歐盟機構在政治上也尚未達成協議,而且很可能在解決方法想出來之前,就已經對於歐盟的經濟、公共衛生、社會福利與安全等方面造成重大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