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共同體的想像:自救宣言與戰後的臺灣公民民族主義這篇論文的分析雖然是簡略的,但它的動機是嚴肅的。它希望能矯正長久以來國際學界的駝鳥心態及偽善:一方面普遍接受中國的民族主義作為一個合理的學術探究對象,另一方面卻無視或故意壓抑對台灣人民族主義的知識探討。
俄國革命-傳統意識型態如何塑造俄羅斯成為戰鬥民族?(下)俄羅斯並未經歷中國那種因農民、流民起義頻頻改朝換代的情況。這個外族入侵無數的悲情國度,發展出了一套獨特的君權神授沙皇神話,早在民族主義盛行之前,他們就用膜拜創造了自己的救星。
俄國革命-傳統意識型態如何塑造俄羅斯成為戰鬥民族?(上)普丁曾說:「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恢復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 與其說俄羅斯曾在上個世紀感染了共產主義,倒不如說是逆境與理念的共振,喚醒了潛伏在俄國歷史中的備戰基因。從亡國記憶、農奴制度、矛盾的意識形態,獨一無二的境遇才能造就紅色朝代。
《大逃離》書摘:如何衡量帝國大一統的程度?帝國支配整個大陸的大範圍土地有多常見?帝國霸權最終陷入永久的分裂有多罕見?歐洲的國家形成經驗有多不尋常?這些問題全都需要比較評估。要回答這些問題,只能檢視帝國有多頻繁地消滅眼前的事物──或至少跡近於消滅
俄國打烏克蘭是美國的錯嗎?從「攻勢現實主義」談起因為俄國入侵烏克蘭的戰爭爆發,最近國際關係學界都在討論芝加哥大學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學派大師約翰.米爾斯海默對於烏克蘭議題的討論。米爾斯海默在2014年時在著名的外交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為「為什麼烏克蘭危機是西方的錯」。
《威權政治之困境》導讀:另一種國家與社會關係想像《威權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是兩位作者施仁喬與劉浩典對近年新加坡政經發展的省思。兩位作者現在都旅居香港,於香港高等學院任教。事實上,他們各自的背景,也能映照新加坡模式的不同面向,這令他們的書寫更具參考價值。
《大逃離》書摘:大一統vs分裂競爭現代學者對於國家建立與人類福祉之間的關係已做了極為深入的探討。這些研究產生的洞見可以協助我們辨識出重要的變數與連結。我將以一個極度簡化的模式為起點,提出兩種極為不同的國家形成與發展結果的理想類型
什麼是政治檔案?政治檔案的內容是什麼?蔡英文與民進黨政府為了推動轉型正義,在2016年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2017年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2019年通過《政治檔案條例》,這些條例所要推動的工作,無論是黨產、真相調查、解除威權崇拜、平復司法不法等,皆依賴一項很重要的材料──「政治檔案」。然而,「政治檔案」是什麼?檔案內容又寫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