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援助真的造成受贈國民主倒退了嗎?談便宜行事對政治課責的損害

中國對外援助真的造成受贈國民主倒退了嗎?談便宜行事對政治課責的損害

中國的對外援助在近年來受到許多討論,有許多人憂慮,來自中國的援助資金除了可以改善受贈國人民的經濟生活之外,是否可能對受贈國造成一些負面影響,例如可能讓受贈國因為因為龐大的貸款而無相對能力清償,進而陷入更大的債務陷阱,政治上也可能導致受贈國的「民主倒退」、讓受贈國變得更加威權。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最新的研究顯示:民主政治的運作有許多部分,中國援助對「選舉競爭」的影響並不明顯,然而卻會對受贈國內「監督制衡」的機制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道阻且躋—評中國「國內大循環」政策

道阻且躋—評中國「國內大循環」政策

受到美中貿易戰與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不僅面臨國外市場萎縮,更受到美國技術與專利的限制,使得中國無法獲得生產所需的零組件。
自習近平在7月提出「國內大循環」政策以來,吸引許多目光。
所謂「國內大循環」者,即希望解決中國過去因採用「兩頭在外」的發展模式而使當前經濟成長受到箝制的問題。

近期中印邊境衝突情勢升高之觀察

近期中印邊境衝突情勢升高之觀察

2020 年 9 月 4 日,中印兩國國防部長在莫斯科舉行 6 月 15 日加 勒萬河谷衝突事件以來首次會晤,但無法達成共識。9 月 7 日,中印 邊境拉達克(Ladakh)地區東部的班公湖(Pangong Lake)南岸區 域,中印兩國邊防部隊爆發衝突,傳過程中雙方均開槍,這也是 1975 年以來中印在邊境對峙上首度用槍。雙方在指責對方挑釁且先開槍之餘,也積極加強在邊境部署軍力。

為什麼中國無法讓台灣農漁業發大財:談政治訂單及契作虱目魚

為什麼中國無法讓台灣農漁業發大財:談政治訂單及契作虱目魚

從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之後,中共對臺系統暫時調整了大規模對臺農產品政策採購的路線,但二○一八年民進黨地方選舉大敗,讓共產黨又看到國民黨重新執政的契機,路線似乎又微調回二○一二年之前的老路。只是這一次,手法更為細膩、範圍更為擴大、官方色彩更加淡薄,但並不表示這樣的舉措就有所中止。我們要問的是,為何這樣的手段一再被實施,卻一直有人會信以為真?

從蔡英文與賴清德之爭,看台灣的憲政體系「特色」

從蔡英文與賴清德之爭,看台灣的憲政體系「特色」

這幾天台灣政治好不熱鬧,從蔡總統元旦講話,到習近平的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講話,蔡總統的堅定回應,然後是四位綠營大老的公開信。在公開信中提到:請總統交出行政權,退居第二線。落實憲法第五十三條「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明文規定。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現在的行政院「不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嗎?還有,如果總統要交出行政權,是要交給誰?這樣有合憲嗎?趁這個機會,讓我們來看一下憲法怎麼規定的,以及為什麼要這樣規定。

「紅色滲透」不只一種:北京對台媒體控制的三種途徑

「紅色滲透」不只一種:北京對台媒體控制的三種途徑

旅美中國學者何清漣最近在台灣發表新書《紅色滲透》,闡述中國對外宣傳政策如何對香港、台灣、甚至海外媒體發揮影響。或許由於此書主要內容完成於中國「大外宣」(2009年起)後兩年的緣故,該書探討北京如何影響台灣媒體的部分,較側重「經濟吸納」的方式,而吸納的對象也只論及中時、聯合等一般認為偏向統派的媒體。事實上,根據新近研究,除了經濟吸納之外,北京對台灣媒體施加影響的方法,還包括「規範擴散」、「假訊息輸出」等途徑。

中國的銳實力大平台:統戰、「大外宣」與假新聞

中國的銳實力大平台:統戰、「大外宣」與假新聞

台灣人看中國,有許多人覺得是要人進來、貨出去、發大財的所在;然而,全世界的政策界菁英、智庫、以及學者專家們如何看中國呢?近年來,整個「風向」已經有很大的變化。本文內容援引了非常多的智庫或學者的研究報告,等同一個小型資料庫一樣,讓大家看到「中國因素」是怎麼樣影響著世界,以及世界各國對它的看法。本文將聚焦在「銳實力」這個面向,尤其是中國的統戰和所謂的大外宣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