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三角理論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政治學者羅德明(Lowell Dittmer)提出的,原本是用來分析美國、中國、蘇聯之間的關係,後來由吳玉山和包宗和等學者引入台灣並依此衍伸,廣泛應用來研究美、中、台三邊關係。
戰略三角是「等邊三角形」嗎? 談「戰略三角」理論如何(不)適用

戰略三角理論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政治學者羅德明(Lowell Dittmer)提出的,原本是用來分析美國、中國、蘇聯之間的關係,後來由吳玉山和包宗和等學者引入台灣並依此衍伸,廣泛應用來研究美、中、台三邊關係。
從這些分析背後的脈絡來看,不難理解這一次的#TaiwanIsACountry風潮是從何而來。這個風潮不只是來自於美國鄉民們對中國與John Cena的嘲諷,也包括了美國政治人物、企業家、各國政要、以及奶茶聯盟的網友聲援。
最主要是人們對於對中國磕頭道歉的行為已經感到厭煩,而且特別是對於那些表面上有強壯形象的人們的這種道歉行為更為不滿。
中國軍機頻頻進出台灣空域,美國軍艦也在台海附近活動。近日美國拜登總統派遣特使來台與蔡英文總統會談,更與日本首相菅義偉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在這台海危機看似一觸即發的時候,台灣民眾對中、美兩國的態度究竟如何?
「TweetforTaiwan」的活動已經持續在推特上延燒了一段時間;那麼,到底是哪些人在推特上聲援台灣呢?任職於印度國關雜誌的專欄作家及專業顧問Amal Sinha,在第一天之後抓了449筆資料下來分析,發現最多轉推者其實是來自印度!為什麼會有這個超越一般台灣人理解的現象呢?在一週之後,又是哪些國家的網民轉推最多呢?
美中兩國是現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強權國家,以經濟體來說就是前兩大。然而近來兩國似乎正在走向「新冷戰」式的對抗。這樣的對抗除了在一些具體的政策面向(例如經貿政策上的衝突)之外,是否已提升到整個意識形態對決?美國各界怎麼看這樣的態勢?菁英們之間有共識嗎?本文承接前兩篇的討論,為大家做一個總結。
前陣子有一波關於「台灣自我防衛決心到底是高是低」的討論,這個問題在美國的政策圈也常常被問到。美國不少研究兩岸關係的人們都很好奇,到底美國的承諾會有什麼樣的效果?美國「承諾在危機時刻提供軍事協助」是否可以提振台灣士氣以及人們的參戰意願仍是一個未知數,過去還沒有人做過這樣的研究。透過民調實驗,我們發現美國的軍事協防承諾,確實能顯著地增加人們的自我防衛意願。
中國「銳實力」(sharp power)帶給世界的最大潛在威脅在於:讓民主弱化與衰微,並使威權強化及擴張。在談因應之道之前,必須對其權力運作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