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胎權議題在憲法天秤上的重量—美國墮胎權憲政爭議之思考

墮胎權議題在憲法天秤上的重量—美國墮胎權憲政爭議之思考

作為我國釋憲舊制機關的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已先後在2019年與2020年作成釋字第748號與釋字791號解釋宣告「同性婚姻合法化」與「通姦除罪化」。對此,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肯認台灣的性別平等向前邁進了一步,然而,許多民間團體仍不斷提醒我國法制對「女性身體自主權」仍一些侵害的限制,例如現行《中華民國刑法》第24章「墮胎罪」將墮胎列為犯罪行為。雖然一直以來在台灣皆有《優生保健法》賦予女性在符合特定條件與懷孕週數下可施行墮胎之合法權利,但法務部於2024年10月底,針對刑法當中與墮胎相關罪章,包括第288條與第290條規範墮胎行為與意圖營利行為等規定,擬大幅提高罰金金額上限之修法提案。後來在國際特赦組織、婦女新知基金會、多名公衛學者、時代力量等5個小黨等其他人權與性平團體、學者與政治人物的疾呼與反對聲浪中,旋於同年11月初撤回草案預告,引發各界議論。台灣墮胎罪相關規定之爭議,雖未曾由司法院大法官會議作成解釋,但是如果假設未來成為釋憲新制機關的「憲法法庭」之受理案件——不論是由持何種立場之一方提出聲請,大法官是否必將比照同婚與通姦議題憲法解釋之性平開放方向,作成有利於女性權利保障意旨之判決?或者可能產生不同結果?對台灣的憲法法庭來說,對於「女性身體自主權」與「胎兒生命權」在憲法天秤兩端重量之衡量,宜應如何觀察與討論?

軟實力的未竟之路:Joseph Nye 理論下的中美角力與台灣空間

軟實力的未竟之路:Joseph Nye 理論下的中美角力與台灣空間

2025年5月6日剛辭世的自由主義大師──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1937-2025),他對國際安全理論的貢獻到現在還是很有啟發性。奈伊曾任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的院長,也曾在卡特和柯林頓政府中擔任要職。他在卡特政府時期就已經意識到現實主義的侷限:軍事威脅雖然對敵國有效,但對盟友卻行不通。他體會到國際關係不能只靠軍事力量(也就是所謂的「硬實力」),「軟實力(soft power)」其實也同等重要。不同於硬實力,軟實力是指一個國家透過文化吸引、價值觀認同與制度魅力,讓他國心甘情願地追隨它。使用軟實力的國家不需要威脅或強迫,而是靠吸引與說服來達成目的。對當今台灣而言,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在軟實力的競爭中,中國是否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主導力量?不少觀察家認為,隨著美國推行「美國優先」政策,中國會繼續透過「一帶一路」等外交手段積極擴張影響力,並可能在未來取代美國的軟實力。但奈伊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雖然政府是推動和維護軟實力的重要角色,但強調「民間社會(civil society)」的力量同樣關鍵,加上中國面臨兩項結構性的障礙,使其在未來難以超越美國的軟實力。所以對台灣而言,除了強化軍事力量以因應中國的威脅,我們也應積極運用並提升台灣的軟實力。

《香港製造:跨太平洋網路與全球化新史》導讀:香港歷史研究補遺——美國與香港關係的前世今生

《香港製造:跨太平洋網路與全球化新史》導讀:香港歷史研究補遺——美國與香港關係的前世今生

有關香港歷史的論述,多以中英兩國為中心。在二戰後,美國對香港發展有何影響,美國與香港有何關係,其所得的關注則相對較少。談論美國角色之時,多聚焦於冷戰時期美國對香港的文化影響,與香港社會乃至政經發展之關連似乎相對淡薄。本書將以跨商故事的例子,反映美國如何與港英政府協力來推動香港的社會發展,以及延伸討論美國第三條路「田納西河谷管理局模式」,其起源與輸出全世界的歷史,若從香港發展經驗來看,在香港模式中有田納西河谷管理局模式的身影與特點存在。本書將以截然不同的角度梳理美國與香港關係。

從「藍白合」談黨內初選方式:開放式?封閉式?台灣是採用哪種?

從「藍白合」談黨內初選方式:開放式?封閉式?台灣是採用哪種?

最近國民黨與民眾黨在討論「藍白合」方案,其中,國民黨主張採用許多民主國家的「開放式初選」,民眾黨則提出「全民調」作為初選方式。初選一般是黨內候選人進行初選,跨黨派整合的初選比較少見。一般政黨的初選有以下三種方式,分別是:開放式初選(open primaries)、封閉式初選(closed primaries)以及半封閉式初選(semi-closed primaries)。本文在解釋這三種初選方式的定義皆以美國採行的作法為例,並一一詳細介紹。

CGOTS是什麼?為什麼台灣的政治系學生應該了解並試著投稿CGOTS?

CGOTS是什麼?為什麼台灣的政治系學生應該了解並試著投稿CGOTS?

2022年美國政治科學年會(APSA)上周於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婁舉辦。APSA作為美國政治科學領域最大的學術研討會,每年都會選擇在北美不同的城市舉行,一方面提供學者們交流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讓大家可以造訪不同城市。然而,過去兩年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導致年會不得不改成線上進行,而在今年終於解禁。

《嬰兒潮霸權》:戰後嬰兒潮世代如何稱霸美國政治與文化

《嬰兒潮霸權》:戰後嬰兒潮世代如何稱霸美國政治與文化

在這本書中,Munger使用大量的民調資料、人口變化資料、問卷實驗法(Survey Experiment)、以及電視播撥放資料、廣告資料、影音流量資料、甚至書籍出版資料、貨物販售資料等多方面佐證,來提出一個對美國政治學全新的理論:最近幾十年來的美國政治,甚至是美國文化,其實是美國「戰後嬰兒潮世代」超乎預期的稱霸多年的結果。而當這戰後嬰兒潮世代一過去,美國政治將會大幅翻轉。

中國全球媒體影響力大調查—從臺、美經驗談「高度影響」及其侷限,以及「高度韌性」及其脆弱

中國全球媒體影響力大調查—從臺、美經驗談「高度影響」及其侷限,以及「高度韌性」及其脆弱

本文將基於BGMI調查成果,從臺、美比較觀點切入,進一步討論臺灣如何受北京影響、以及如何進行回應。具體來說,本文關注:臺灣與美國同樣被評為遭受「高度影響」卻又擁有「高度韌性」,兩者所受來自中國的影響、以及對該影響的回應有何異同?

《巨人:美國帝國如何崛起,未來能否避免衰落》2020新版作者序

《巨人:美國帝國如何崛起,未來能否避免衰落》2020新版作者序

帝國的崛起、臻峰與衰落是不規律與難以預期的。事實上,帝國的壽命差異很大。它們可能突然崩潰,也可能復興與再生。
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中國作為美國的競爭對手,將與歷史上的德國、日本、蘇聯有何不同?而美國會再度擊敗來自中國的極權主義,持續領導民主世界嗎?本書將帶領讀者一一去解答這些問題。

中國崛起及其對台灣、香港和美國的意義

中國崛起及其對台灣、香港和美國的意義

第24屆的北美台灣研究學會年會,於2018年5月24至26日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舉行。今年的公開論壇邀請到林夏如以及Harry Harding(何漢理)兩位老師來談「中國崛起」對台灣、香港以及美國的意義。兩位老師風格相異而互補,精彩的內容讓全場超過一百名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在這裡將講座內容做個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