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OTS是什麼?為什麼台灣的政治系學生應該了解並試著投稿CGOTS?2022年美國政治科學年會(APSA)上周於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婁舉辦。APSA作為美國政治科學領域最大的學術研討會,每年都會選擇在北美不同的城市舉行,一方面提供學者們交流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讓大家可以造訪不同城市。然而,過去兩年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導致年會不得不改成線上進行,而在今年終於解禁。
政治科學新書介紹:《展演型國家:中國的公眾審查與環境治理》本書特別之處在於作者透過人類與民族誌的研究方法,親身至中國長江三角洲的某個城市進行田野調查與訪談,除了親身參與該市環保署的日常運作,也透過問卷調查來反映出民眾對於政府的觀感與態度。
給台灣年輕人投票權,會讓他們比較想投票嗎?今年地方選舉以及修憲複決投票(幾乎等同「公投」的進行方式)即將到來,其中修憲公投中的『18歲選舉權以及被選舉權』引起不少注目。台灣目前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仍在20歲,在民主國家中偏高,而且跟憲法、民法以及刑法中的權利義務的年齡規範不同,因此一直有喊出要調降投票年齡的呼聲。在各黨的支持之下,最近民調也顯示這個公投案還需要再一些努力才有辦法通過。
威權國家的領導人繼承與習時代的中國菁英政治研究中國共產黨召開二十大之際,全球都在關注習近平的領導團隊與中常委人選,特別是哪些人進入了決策圈以及習近平未來可能的領導模式。那政治學界如何討論此次20大呢?除了中國的政治派系與人事佈局之外,政治學家其實更關心獨裁者的權力交接與政治繼承。以中國政治為例,中共從「集體領導」轉為一人領導之後,習近平會如何安排下一任領導人或是轉為領導人終身制?這樣權力集中化的發展又會對中國政治與社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嬰兒潮霸權》:戰後嬰兒潮世代如何稱霸美國政治與文化在這本書中,Munger使用大量的民調資料、人口變化資料、問卷實驗法(Survey Experiment)、以及電視播撥放資料、廣告資料、影音流量資料、甚至書籍出版資料、貨物販售資料等多方面佐證,來提出一個對美國政治學全新的理論:最近幾十年來的美國政治,甚至是美國文化,其實是美國「戰後嬰兒潮世代」超乎預期的稱霸多年的結果。而當這戰後嬰兒潮世代一過去,美國政治將會大幅翻轉。
中國全球媒體影響力大調查—從臺、美經驗談「高度影響」及其侷限,以及「高度韌性」及其脆弱本文將基於BGMI調查成果,從臺、美比較觀點切入,進一步討論臺灣如何受北京影響、以及如何進行回應。具體來說,本文關注:臺灣與美國同樣被評為遭受「高度影響」卻又擁有「高度韌性」,兩者所受來自中國的影響、以及對該影響的回應有何異同?
《政治哲學的12堂Podcast》書摘:班傑明.康斯坦論自由這一章的主角康斯坦最為人知的也許是他的政治思想,但終其一生,他所做的可不僅只是思考政治。他的著作涉及藝術、宗教、文化與法律,同時也是一名小說家。
政治科學新書介紹:《回歸模型及其軼事》這次在菜市場政治學要介紹一本2020年底才剛推出的新書,這是一本統計學的書,但是作者們開宗明義就說是替社會科學的學生準備的,而且裡面使用的範例也絕大多數是政治學、公衛、與社會學的實際例子。
《威權政治之困境》推薦序:事先張揚的警告 ——論新加坡政治生態的悄然轉變大部分有關新加坡政治的討論都圍繞人民行動黨。這樣說,意思有二:第一,政治分析都以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的成員、政策、行為為觀察軸心;第二,基於第一點,可以預想,不以執政黨視角為中心的政治分析空間相當有限。《威權政治之困境》是重要的書。這本書展示了新加坡模式的種種警號,也為執政黨提供了真誠的建言。如果人民行動黨漠視書中所言,那麼,使之擺脫威權政治之困境,便不再是新加坡民眾的責任。